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是李军,出生在一个小县城,父母都是工人,1989年,23岁的我下岗了。短暂的苦恼后,我开了个杂货铺,成为了个体户。

那时,已经不再歧视个体户了。有些做的好的个体户还赚到了很多钱,把生意做出县城,做出省的也很多。我不求能把生意做多大,够吃够用就行。

可刚开业时,我依然经历了比较惨痛的教训。我的店子开在住宅区附近,主要是卖袜子、毛巾、内衣、洗涤用品等。

当时有个朋友在袜子厂工作,我听信了的建议,低价屯了一大批袜子,本想卖个好价钱。不料,很多袜子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全国各地,有些厂家还引进了先进的设备,袜子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很多,产量爆发式的增长,袜子的花色也变得多种多样了。

袜子价格直线下降,直逼我的进货价。我愁得整天睡不着,有个朋友从农村老家来找我玩。临走时,我给他拿了20双袜子,让他拿回去给家里人穿。他不肯要,非要付钱给我。

我自嘲的提了一句:“啥钱不钱的,都是朋友,现在想卖都卖不动,自己穿也穿不完,等你穿完了,下次再来拿,仓库里多的是。”

朋友反复的看着手里的袜子,“咦”了一声,很是不理解这么好的袜子为啥卖不动。他跟我讲在农村袜子很是畅销,建议我去农村看看。

家里有辆破摩托,是我从旧货市场讨来的,我从仓库取了一麻袋袜子绑在摩托车后座上,带着朋友就去了他老家的集市上。以2块钱五双的价格进行叫卖。没想到袜子出奇的好卖,一下午的功夫,一麻袋袜子就被抢空了。我的进货价是2毛钱一双,按这个价格卖,一双袜子净赚2毛钱。

我仓库里还压着很多的袜子没有处理,我就想趁别人还没发现农村这个市场前,把袜子全给处理了。可我若是去农村卖袜子,县城的杂货铺就没人看。

我本来想让朋友帮忙照看,可他家里喂的有猪,每天都要去给猪割草,根本走不开。他向我推荐了他的表妹。她表妹初中毕业,识文断字,算账也是一把好手,人也老实。

朋友带着我去了他表妹家,我说了来意,她直接就同意了。那天晚上我就带着她表妹去了店里,我没开杂货铺之前,这个店面原本是一个仓库,空间很大。开杂货铺时,我就把它给隔了一个房间出来。现在正好派上用场了。

我从家里扛了张折叠床,又从杂货铺里拿了2个新棉被,让朋友的表妹小霞暂时先安顿在这。交代了她一些事,请她去大排档吃了顿好吃的,我就回去休息了。

第二天,天不亮,我就出发了。这次,我带了两麻袋的袜子,我想尽快把堆积的袜子给处理掉。我没有去朋友他们镇的集市上,而是去了县里的另一个镇子。还是以2块钱五双的价格卖,下午3点多,两麻袋袜子就卖完了。

我回到杂货铺,小霞正在陪着一个大妈选床单。小霞很有亲和力,声音也很好听,三两句话就把大妈说的脸上都是笑意,爽快的付了钱。送走大妈,小霞就迫不及待的向我讲述她今天卖出去了多少东西,卖了多少钱。

听完她的讲述,我愣住了。我是个比较木纳的人,平时有人来买东西,我都是让她自己去选,看上哪个就要哪个,没有过多的介绍。一天下来,我也卖不出去多少东西。杂货铺一直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

我怎么也想不到,小霞仅仅大半天的功夫卖出去的东西,竟然比我两天卖出去的都要多。我心里直接就决定要请小霞来杂货铺上班。

20多天的东奔西走,我跑遍了我们县城的11个乡镇,把仓库堆积的袜子给全部卖了出去。小霞一个人看店就可以了,我就没怎么管店里的事,而是和朋友一块捣鼓起了风扇。

那时我们县城的农村除了几个山旮旯的村子外,很多村子都通了电,但很多人家都没有电风扇。尝到了卖袜子甜头的我,就合计着从深圳那边搞一批电风扇回来卖。正好有个朋友的一个亲戚在深圳那边做小生意。我就找朋友从中间搭桥牵线,赚了钱,两个人分。

1990年的一个夏天,我刚从农村卖风扇回来,照例给小霞带了些零食。可一向活跃爱笑的小霞那天却坐在那里发呆,眼睛还有些湿润,好像是刚哭过。我心里很是疑惑,就向她询问原因。

她双眼紧紧的盯着我,咬着嘴唇,一句话都不说。我是个急性子,直接道:“有啥事,你说啊,需要我帮忙的地方你尽管吱声。”

她憋了半天,无头无脑的蹦出来一句:“军哥,能不能借我2000块钱?”我直接就愣住了。要知道,那可是在1990年啊,2000块钱啥概念?“你要这么多钱,干嘛?”我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却没想到,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原来她父亲病了,急需要2000块钱。

我跑到银行取出了我所有的积蓄1000块钱,带着小霞就去了医院。小霞的母亲坐在医院的长廊上哭泣。小霞看到母亲哭,跑过去抱着母亲,也哭了起来。我把1000块钱全部交给了收费室,请求他们先帮忙治病,剩下来的钱,我明天一定给补上。

有个外地来的客商盯我的杂货铺盯了好久,找我谈过几次,想买下我的杂货铺,可我一直没同意。我走出医院就去找了这个客商,以1500元的价格,把杂货铺盘给了他。

和这个客商谈好杂货铺的事情,已经是夜里12点左右了。我想着小霞和她母亲可能还没吃饭,就在医院旁边的小面馆下了2碗面条带到了医院。

小霞看到我来了,连忙迎上来,不停的对我说着:“谢谢!”她母亲直接冲过来,跪在了地上,口里喊着:“恩人……恩人……”这么高的礼节不是折煞我吗?我赶紧把她母亲搀扶了起来,让她们赶紧吃饭,让她们放心,医药费的事情,已经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