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革命圣地,“一二九爱国运动”之后,全国各地有很多有志青年奔赴延安,投身抗日救国的时代浪潮当中。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他就是万千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为了抗日救国,他毅然决然地弃笔从戎,加入了我党领导的外围组织“牺盟会”,投身抗日战争当中,在我党的带领下见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人名叫王谦。王谦出生于1917年,山西平定人。早年时期,王谦主要在家乡读书,1935年,他从平定中学毕业,不过,当时日本在华北地区策划了华北五省自治事件,偌大的华北已经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王谦也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活动,并在1936年加入了我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是这一年,王谦弃笔从戎,加入了我党领导的外围组织“牺盟会”,成为山西省平定县牺盟会常委。在这之后的抗日战争中,王谦进入八路军一二九师,担任了一名营级指导员,活跃在太行地区,见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王谦继续活跃在太行地区,担任了太行区委组织部部长等职务,为解放华北做了大量支前参战工作,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国后,王谦回到家乡,担任了山西长治地委书记等职务。王谦是一名知识分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王谦年富力强,又有文化,受到重用也是理所当然。1956年,王谦被任命为山西省委副书记,主要分管山西的农村以及农业等方面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王谦是一名求真务实的好干部。在主管山西农业工作时,他关心农业发展,兴修水利,山西不仅土地贫瘠,而且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发展面临较多的困难。王谦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组织山西人民植树造林,水平梯田,保持水土,使得农业方面有了巨大进步,造福了全省的老百姓。另外,王谦还反对“浮夸风”,他深知农业生产关系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因此对待粮食产量坚持实事求是,是一位深得老百姓称赞的好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王谦反对浮夸风还有一个故事。1958年,山西省委召开会议,有人汇报红薯的亩产达到100多万斤。王谦立刻提出了质疑,并问有没有到实地考察,是否了解真实的情况。基层干部坚持说红薯亩产100多万斤,王谦没有在会上争论,会议结束后,他走到这名干部身边,问他:“你个头很大,如果把你埋到地下,得多少个才100万斤啊”?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却充分彰显了王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更难能可贵的是,王谦还告诉山西日报社,坚决不要报道这种新闻,以免影响老百姓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5年,王谦晋升为山西省长,不过,在他担任山西省长后不久,十年特殊时期开始,1966年,王谦被“打倒”,并被关押起来。王谦一共被关押了四年时间,直到1970年才复出。复出之后,王谦先是到了山西阳曲县担任了革委会副主任,1973年,他被任命为山西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省委书记并不主持工作)。1975年,王谦更进一步,被任命为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相当于今天的省委书记),主持山西的全面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之后,王谦还担任了重庆市委第一书记以及中顾委委员等职务,晚年他主要生活在北京,过着平淡的生活,于2007年因病去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