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现如今,网络小说平台如日中天,各种设定的玄幻小说层出不穷。有的小说里就会把汉字设定成上古神仙留下来的蕴含着巨大能量的文字。仅仅是用嘴巴念出来,就能摄取其中的神力。

其实这种设定并不少见,毕竟关于文字的精怪各国都有传说。比如日本就有言灵的传说。可见很多人都相信文字本身是具有力量的。

那么古人通过文字本身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智慧呢?

这就要说到我们最关心的“穷”字和“富”字了,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古人便通过汉字的构造,隐含地向我们传递了关于致富的智慧。仔细观察“穷”字和“富”字的拆解,或许能发现其中蕴藏的深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音留下来的秘密

中国的文字厉害之处在于,除了本身字形的含义外,发音也是蕴含着祖宗的智慧,就比如念一下这几个字:舌、鼻、颚、齿、唇,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这几个字读出来时,发声和用力的部位就是和它们的字面意思一一对应的。

那么说道“贫穷”和“财富”。“穷”和“富”的发音念出来就会发现,“穷”字是一个双音节字,“富”字是一个单音节字。而且“富”字则是比较轻快的,甚至用气声就能发出这个音来;“穷”字则是重音靠后,别说气声了,发音稍微轻一点都不能将这个字读完全。

对应着这两个字的含义,也恰恰是穷人或者生存是比富人费力的。这不得不让人感叹造字者的奇思妙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是谁造的字呢?坊间流传较盛的是“仓颉造字说”。这位史前传说中的仓颉是“四目灵光”的人物。传闻中一种说法是他其中二目可以窥见天机,得见天书然后创造文字;还有一种说法是他造字是神的旨意,对他进行了天授。

无论是这两种说法中的哪一种,文字的由来好像都跟“神”脱不开干系。现实生活中,我们说一个人字写得难看,也会用“鬼画符”这个形容,那下面从字体本身上来看,“穷”与“富”又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

“穷”

简体汉字的“穷”,拆开是一个穴+力,组词造句就是在洞穴里出力就是“穷”。那繁体的“穷”字又怎么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窮”和“竆”是简体字“穷”的前身。比起简体版本的单纯的卖力气,繁体字版本更加细致的描绘出了“穷”字本身。人在屋檐下,卑躬屈膝,奴颜卑恭,弯下了脊梁骨,失去了骨气,就叫穷。

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他就像他所喜爱的菊花一样“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这份气节和无论何时都不塌下的脊背,让后人大加赞赏,后人可能会说他清苦,却没有人用略带贬义的“穷”字来说他。

所以足可以见,小小的一个字,不仅包含了形容本身的含义,更是蕴含了人生的哲理:一个人如果失去了骨气,那么精神上的贫穷是彻彻底底的贫穷。

而简化后的版本去掉了卑躬屈膝的部分,只剩下了“力气”在里面,这个力字给这个字注入了一丝希望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

接下来是世人都喜欢和追逐的“富”字。这个字里古人又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哲理呢?传说中的致富秘密是不是就蕴藏在这个字其中呢?

从“富”字的演变来看,这个字从古至今是没什么太大变化的,都是一个宝字盖下面加一个“畐”,或者也可以说是家中有着一口田。

从创字的角度来说,“畐”是什么呢?是一种容器,大多数做储备粮食或者酒器。

而最早的“富”下面一说也是“酉”字,这也是一个酒器,所以最开始创字的时候就是说,家中有酒器就是“富足”的表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试想一下,有酒器就说明家中有酒,那么酒从何来?是从水果或者粮食发酵而来的,这就有了一个前提——要有多余的粮食或者水果才能有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中有余粮,这就是原始社会的富足表现。更何况酒会醉人,在有余粮的情况下,还能进行买醉的消遣,这就是当时的富人的真实写照。因为穷人没有这个闲情逸致,他们要在洞穴里留着力气呢。

从“一口田”这个角度来说,就更通顺了,家中有屋又有田,田能供给源源不断的粮食,在以物换物的年代这就是绝对的硬通货和硬实力的体现。

“穷”和“富”

那么穷与富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是思路的转变和变通。

穷字安身立命之所是在洞穴之中,洞穴可以衍生为狭小逼仄的地方,亦可延伸为不够开阔的眼界,那么人在没有格局和发展平台的地方,可不就是只能靠卖力气来贫穷的生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富字则是安身立命之所下有一口田地,这足以说明所处的地方之大,生存舞台之广。可以说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而田是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生产的载体,也可以说是由索求到主动创造机会的思路转变,那么有这样的眼界和想法,人如何能不发达富有呢?

当然了,穷字也可以将宝盖头理解成广阔天地,但是即使和富人一样有了广阔天地,头脑不知变通,也就只能在广阔天地出“八倍的力气”勉强存活了。

再展开来说,这个对比不就是像无数前往北上广追求梦想的人们一样吗?北上广的精英比比皆是,但是碌碌无为用力活着的人更多。同样广阔的天地,有人在卖八倍的力气牺牲尊严放弃骨气做“牛马”,而有人却改变了思路在思想的田野里耕耘创造“罗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穷人思维是什么?是安于现状的止步不前,很多人可能在十几二十岁的时候非常出色,觉得自己所拥有的技能足以让自己在社会上生存,但是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比如早年的会计们需要打得一手好算盘,后来计算器计算机站上历史舞台,算盘就渐渐被淘汰。

电脑刚兴起时,大家觉得那是高精尖人群所使用的工具与自己无关,但是现在工作会电脑和会吃饭一样是基本操作;汽车刚刚进入市场时,大家觉得那是富人的座驾,普通人会开车就很了不起,但是现在一个家庭甚至可能不止一台车,会开车也变成了基本技能。

所以止步于一些小技能的人最后都会泯然众人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人的思维是什么?是敢想敢做的高配得感。很多穷人的思维是我不配得到这么好的东西,但是富人的思维就是“我超配”。其实去了解一下奢侈品相关的东西,很多人都会发出“奢侈品真是从来不欺骗穷人”的感慨。

没错,奢侈品的理念就是利用了富人的高配得感,所以奢侈品牌的创始人和运营就是比富人更富的玩弄富人的人。

而从财富角度划分来说,陷入在消费陷阱里的人,何尝不是陷在富人的眼界和对市场的变通之中呢?

改革开放初期,大部分的起点是相同的,都是卖力气的人,但是有人就是看到了未来,所以选择下海变通,紧紧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吃到了时代红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的优秀影视作品《风吹半夏》讲的就是女企业家许半夏是怎么从一个小小的“收废品的”在满是男人的“钢铁市场”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

作为当时的大学生,许半夏的身份可以支撑她找一份好工作,但是她就是敢想敢做有胆识有眼力,所以收获了更成功的事业。(当然这其中一些不法行为是不被倡导的)

那么,穷人想要摆脱这个困境是什么?答案蕴藏在字的本身,那就是提高自己的眼界,挺起自己的脊背,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才能做一个财富和精神都富足的人。

人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打破自己,重塑自己才能紧紧跟上时代的脚步,成为一个“富足”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说文解字乐趣多多。古时候就有关于很多说文解字的测字先生的奇闻轶事。比如“一”字落地认出微服私访的皇上;朱元璋小时候枕着抱着扁担睡觉凑出“天子”二字预测了他的未来;找物的时候测了一个“酉”字便发现自己的东西丢在烧火的风箱里等等……

我们在生活中和人生迷茫的时候,不妨将自己的困惑和目标写下来,从字上来分析自己的当下的困境是什么?感受文字本身的魅力,从文字中结合自己来解读文字本身也是一个捋顺清楚思路的过程。

这个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思考,就如同对“穷”与“富”的思考一样,无论是美与丑,喜与悲其实都是能在字的本身中寻找到答案的。

在文章的结尾,由衷的希望所有人都能在文字中获得更多人生的力量。

参考资料:
安宁广播电视台——2019-09-24——老祖宗早告诉我们怎么致富,把“穷”和“富”拆开就明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