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神演义》挤不进“四大名著”,这是许多学者专家叹息又理解的事。

叹息的原因,是这部神话小说的影响和传播足够深远;理解的看法,则源自作品小说艺术尚不成熟。具体表现在人物塑造偏“类型化”,以纣王为例,众人能一语道出他昏庸,但也只能简单概括他昏庸的事件,对纣王这个角色本身的记忆点少。

但到了影视和游戏内容盛行的时代,这些叹息和遗憾都成为了“封神演义”这个IP传播的助力点——相较于改编不易被读者接受的经典人物和著作,“封神榜”的故事和人物故事新编更容易被原著粉和大众喜爱。这也是为什么在以电视机为中心的家庭娱乐时代,《封神演义》就被改编翻拍十几个版本电视剧的核心原因之一。

至于这个IP在游戏领域的价值,有PC端游时代金山20年系列《封神榜》游戏的成绩作证明,也有不少人对IP的当代价值表示了肯定。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和央广网联合打造的《中上协·会客厅》栏目,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学博士后刘毅和中信证券传媒首席分析师王冠然就分享了他们对这个IP的看法。刘毅认为,“封神”唤醒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消费。王冠然则直接道出,“封神”IP改编成游戏可能会比电影票房收入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个观点,都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今天,我们也想参与这个话题,聊一聊对“封神”IP适合做游戏的几个看法。

先看“人”

喜欢游戏的年轻人,骨子里刻着“封神”

明清以来,《封神演义》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哪吒割肉还母”“逼反武成王”“姜太公钓鱼”等故事中的人物也被众人熟知。

2003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封神演义-图书全日制义务教育学生必读书系》,2010年吉林出版集团出版《封神演义》,2018年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少年图书经典《封神演义》……再加上福州、四川等出版社的推动,让21世纪出生的人在被动学习知识的时候,就记住了这部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他们开始主动了解和接受文化内容的时候,1986年到2023年上映的超15部改编影视剧,又继续加深了他们对封神故事和人物的印象。

三百年来,图书、漫画、影视、游戏等多内容载体的持续传播,将封神文化镌刻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骨血。而这份文化烙印,是可以被唤醒的。

所以在PC游戏市场开始以超45%速度增长的时候,金山2004年上线的封神榜系列第一款网游《封神榜》就以峰值人数18万的成绩,稳摘当年最成功的网游作品桂冠。要知道,这一年全国网络游戏用户才2633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神榜》端游截图

所以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5部电影里,只有《哪吒之魔童降世》一部动画电影入围。2019年,它用“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的时代价值观重新演绎“哪吒闹海”的故事,俘获了数亿观众的心。电影还没下映,IP正版衍生品销售就以超1800万的预售成绩刷新了中国动画电影纪录。

《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后,四年里以姜子牙、杨戬、纣王为核心角色的动画电影或真人电影,也都叫好又卖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精神需求驱动消费的当下,“封神”IP相关的优质内容唤醒了几代人对这个IP 的消费情绪,也带动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消费市场。截至目前,承载着封神故事和文化的电视剧、电影、玩具、服饰等内容和产品都有着持续的成功。被年轻人喜爱的移动游戏内容市场,玩家们也在期待优质产品上线。

再看“市场”

不只是国人的封神,更是世界的封神榜

国人对封神文化的熟知以及对封神人物的喜爱,是这个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IP,内容翻新具备爆款属性的用户基础。在准备这篇稿件之前,我们一度认为《封神演义》的影响力局限在国内和海外华人圈。但实际情况却远超想象。

明清时期是中国海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国与东南亚、西亚、欧洲等国家的贸易达到了新的高度。《封神演义》明清时期已在民间广泛传播,依托于全球华人流动,以及海外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东南亚、西亚、欧洲等许多国家的本土居民,对IP经典人物和故事都有认知。

他们喜欢封神文化,也愿意为这个IP相关的内容付费。

在日本,除了《封神演义》图书,相关漫画杂志、电子漫画、动画、游戏也有超30年的流行史。日本漫画家藤崎龙基于小说改编的《封神演义》漫画,1996年开始在集英社旗下杂志《周刊少年Jump》连载,2000年完结,共出版23卷单行本,2005年全18卷的完全版开售,不久后,基于漫画改编的动画以及游戏也上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封神”IP相关游戏截图

除了多内容载体的传播,“封神”IP在日本的影响力还表现在商业转化。2015年《封神演义》漫画累计发行量就超过了2200万册,2018年《周刊少年JUMP》对90年代人气漫画销量做了一个排名,这部作品排在了第二位。如今,电子漫画在全球流行,《封神演义》漫画在影响更多日本年轻人的同时,也被哔哩哔哩漫画等平台引入,全球传播开启了加速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日本,“封神”IP相关内容在韩国、泰国、越南、美国、英国等市场也有多年沉淀。这让我们对封神游戏的期待,也从华人市场上升到了全球市场。

过去中国影视观众消费期待西方IP,并不是与西方IP有情感共鸣,而是那时候国内能引发共鸣的影视内容供给不足,激发内心文化认同感和历史自豪感的产品不足。但现在,无论是动画还是真人影视,叫好又卖座的作品频频亮相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同时,也被Netflix、CineAsia 、Animore等公司选中在海外市场上映。

在国内,基于封神文化衍生的多部电影在大荧幕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国内对封神文化的认同已经被唤醒。影视作品先行,在海外展映和上映的封神电影,也为更多优质“封神”IP内容点亮了全球化的道路。

再说“推动力”

做了20年封神游戏的金山,要把《封神再临》推向全球

相较于当下影视行业、衍生品行业的成绩,“封神IP”新作在游戏领域的表现平平。近年来封神题材的游戏上线不少,但都没有激起水花,发行成绩做到成本回收的产品也不多。上一款挺进热门网游的封神游戏,还是金山运营了20年的MMORPG端游《封神榜》系列。

无论是从产品触达的用户数,还是付费市场规模,手机游戏都比电影高出许多。根据报告,2004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规模391亿元,2023年增长到了3029.64亿元,同年全球游戏市场规模达到了1877亿美元。

十几年里,移动游戏高速发展,国创手游在全球市场的形势也从快速追赶变为了创新引领,以《封神演义》为背景的手游在全球游戏市场会有怎样的表现?是值得期待的。所以今年2月,金山软件集团副总裁兼金山世游首席执行官郑可在新春年夜饭宣布,2024年将重启金山旗下经典IP“封神榜”的时候,也的确引起了行业震动。

一方面,在封神游戏这个领域,没有谁比金山更有话语权了。20年运营积累下来的封神游戏爱好者和营销渠道,多款封神游戏研发发行积累下来的,对“封神”IP的理解,都是其他游戏企业所不能比肩的产品起点。

另一方面,是金山对这款手游的投入和重视。“剑侠”系列和“封神”系列是金山的两大核心内容,这次在移动端重启“封神”IP推的第一款手游,由知名制作人王屹领军研发制作,《剑侠情缘手游》原班人马操刀。公司也官宣表态,会结合多方面的资源,推动“封神”IP回归其在中国游戏行业原有的高度。

行业顶级研发资源的加持,再加上金山在封神系列游戏产品取得的成绩,《封神再临》不被行业关注,很难。

至于,为什么说这款产品的上线,会印证专家“封神”IP游戏比影视赚钱的看法,则是因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封神榜》系列游戏玩家的情怀。从稳坐当年网游之首,到持续运营20年,《封神榜》对上亿玩家来说是一款游戏,也是自己的青春。每当金山发布游戏运营公告或新资料片,评论区都会看到封神榜端游玩家对手游信息的询问。截至发稿,B站、抖音等端游官方账号都没有公布手游的相关信息,但看到金山计划在移动端重启“封神”IP消息的玩家,还是忍不跑到评论区表态——“期待手游公测”。而《封神再临》的游戏预约网页,预约人数已超过了54万。这个预约人数,还是在官方没有触达封神端游玩家,仅披露了一支游戏视频的情况下的数据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是游戏更长的生命周期和商业链路。游戏和电影一样,都有制作时期长、投入大的特点,但游戏的内容持续更新和付费方式更为灵活,开新的副本、与IP的联动玩法、赛事的运营、游戏内活动的发起……可以快速地为玩家提供新的体验,免费游戏付费内购的商业模式也给了玩家多种游戏选择。《封神榜》端游在抖音的官方介绍,写了这样一句话——“金山旗下20年经典端游《封神榜》 重燃热血,兄弟再战!”。这是产品和品牌的底气,也是金山对封神系列游戏的诚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是《封神再临》对东方美学的极致展现,就是年轻人想要助力国潮全球化的着力点。游戏产品本身的强趣味性、竞技性和社交属性的特点,深受年轻人喜爱,也更容易积累广泛用户群;游戏产品本身的全球化属性,也让它成为了中华文化出海的最佳载体之一。《封神再临》是首款国风神话大世界手游,除了游戏角色忠于原著描述进行设计,玉虚宫建筑参考商周历史,宫殿楼阁雕梁画栋也在呈现商周时期建筑特点。金山在这款产品的制作中,将传统文化通过数字传承和传播的诚意,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样一款良心游戏,也必将打动推动国潮文化复兴的年轻人。

回看MMO游戏史,每个时代都有标杆产品诞生。《封神再临》仍在紧锣密鼓的开发中,我们期待这款产品的上线,也期待它给MMO这个品类带来的创新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