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被誉为“帖学”一路,以及学王羲之笔法的最后一位大师,也是整个清代影响力最大的名家之一,尤其是在宫廷,董氏书风居于“统治地位”,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都是他的铁杆粉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不吝赞美之词,点评董其昌的字:“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楮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微云卷舒,清风飘拂,尤得天然之趣。”当时的宫廷书法家如王鸿绪、张廷玉、梁诗正、董诰,都以董字为师。当代书法家启功的“启功体”,也有董其昌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他并非书法天才,相反还因为写字难看,导致考试名次落后于自己的侄子:“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董其昌从17岁开始学书,以颜真卿、虞世南、王羲之、钟繇、卫夫人为师,由于取法得当,仅用两年,就已经小有成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岁时的董其昌,已经“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文徵明)、祝希哲(祝允明)置之眼角。”在贵州省博物馆,珍藏着董其昌这一年的一件书法,通篇一丝不苟、功力精到,当今很多书法家91岁时的水平都不见得能比得上董其昌1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作名为《法卫夫人楷书册》,书于万历三年(1575年),虽名为“法卫夫人”,但明显取法于赵孟頫、钟绍京等人笔意。董其昌先是空中取势,再逆锋落笔,笔尖按压回弹、衄挫调锋,动作丰富到位、一气呵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卫夫人楷书册》行笔以中锋为主,但也没有舍弃侧锋,笔画精巧娴熟、灵动自然,勾挑较为含蓄,转折处以圆笔为主。结字端庄平正,没有大开大合,而是略微欹侧以避免“状如算子”的单调感。重心平稳、骨肉匀称、布白得宜,还有几分“抄经体”的庄严之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这件作品我们能看出董其昌早年的书法风格,他取法晋人,将诸家笔法融为一体,能入古也能出古。不过,也有专业人士指出,《法卫夫人楷书册》反映出了董其昌书法的一大痼疾,那就是笔力空怯,比如转折之处、提勾衔接的地方,有力度不到导致的虚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是妍美一路,赵孟頫就比董其昌高明,赵体字刚柔并济、骨力暗含,每一笔都追求尽善尽美。年轻时的董其昌轻视赵孟頫,但到了晚年才明白自己不如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您认为董其昌这件书法怎么样,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