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建信息大数据监测平台显示,本届文博会相关传播信息近21.4万条。10号馆 “国际文化贸易展”、13号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备受关注,企业展商腾讯传播热度指数最高,省市区展团中广东省参展团舆论关注度最高。

作者丨苗建研究院

01

助力文化出海,第二十届文博会完美落幕

5月22日,为期5天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如期成功举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届文博会规模庞大,共设8大展馆,面积达16万平方米,吸引来自国内外6015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共展出超12万件文化产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主会场单日参观人数首次突破14万人次,共推出超过400场展示交易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苗建信息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5月22日—5月28日全网涉及文博会信息共计21.4万条,互动总量超过150万。其中,微博多个热门话题标签累计阅读量19.7亿+。

以下为本届展会媒体传播数据概览:

媒体传播总量:21.4万

展会互动总量:150.58万

传播覆盖总人次:551.05亿+

微博平台话题阅读量:19.7亿+

热搜累计时长:135小时

媒体热议度最高的展商:腾讯

最受关注的分展区:10号馆国际文化贸易展

媒体热议度最高的地区展馆:广东展馆

被转发最广的信息源媒体:新华社

最热话题:文旅融合

02

TOP展商榜:83%上榜展商为国内企业或文化机构,上榜企业多来自于数字科技互联网行业

  • 国内25家展商上榜,包括腾讯、华为、科大讯飞、华强方特、丝路视觉、光峰科技等数据技术展商。
  • 深圳本土企业:腾讯、华强方特、紫荆文化集团、影石科技等科技创新企业传播优势领先。
  • 5家国外文化机构上榜,分别是德国法兰克福书展、西班牙贸易协会、俄罗斯美术家协会、英国爱丁堡商会、日本熊本县工艺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字化技术赋能拓宽文旅产业边界,打造新质生产力

  • 科技助力文化传播,提升文化产业效能:以腾讯、华为、科大讯飞、云天励飞等企业展示最新、最前沿的基于大模型技术开发的应用类大模型,为文化产业提升效能带来广阔前景。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催生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撬动文化产业新变革。
  • AR和VR技术的应用带来沉浸式体验:南京展位通过VR设备,让观众在“元宇宙”中漫游金陵小城,感受金陵风雅文化。戴上VR眼镜,可以沉浸式阅读苏东坡的诗词,或“零距离”观赏敦煌壁画,360度自由探索洞窟细节,体验壁画剧情。此外,观众还能与数字人流畅对话,观看3D电影和动漫。宁夏回族自治区展区的“西夏陵高沉浸式体验空间”也吸引了众多观众,通过VR头显设备,体验穿越回千年前的西夏王朝。这些创新的展示形式不仅吸引了年轻观众,为文博会增添时尚和科技感。
  • 动画动漫产业出海:粤漫成为文化“出海”的主力舰,华强方特、咏声动漫等企业纷纷开启出海新计划,展示本土化策略和产业化实力。文博会期间,华强方特集团与外方签约,在中东建设“方特卡通动漫园”项目,投资达8000万欧元。“环幕立体电影”系统及影片进入40多个国家,“熊出没”等作品国际影响力持续攀升。

03

广东展团领衔,数字化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 广东展区以AI技术结合文化展示,如AI“李白”写诗和导游,“数字藏经洞”的沉浸式历史体验,以及通过直播长廊推广文创产品,体现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 浙江馆通过越剧《梁祝》的现场表演,以传统艺术形式吸引观众,成为热门打卡点。
  • 四川展馆则运用裸眼3D技术和XR沉浸式体验空间,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古蜀文明和大熊猫基地的魅力。
  • 北京展馆则通过数字版《北京大运河揽胜图》的屏幕互动,让观众体验新时代的胜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头部品牌的传播特征可以看出,文旅融合、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文化”出口是本届文博会的重点传播方向。本次文博会主要有以下传播特征:

  • 以央媒、主流媒体为主的媒体领衔报道,集中展示本届文博会盛况、亮点、新特征、展馆特色等:如新华社《国风、国潮、国际范——文博会百花齐放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介绍展馆特色如浙江馆越剧《梁祝》选段、湖北馆由曾侯乙编钟的复制件和长江钢琴这两件乐器共同演奏的《长江之歌》,报道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科技多元融合,助推“新国潮”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介绍了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的国际文化贸易展。
    如央视网《“以文会友、博览天下” 一起沉浸式体验这场文化盛宴》:江西展厅里,古建技艺传承人亲手打造的“祈年殿”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非遗·老字号·工艺美术展将重点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成果,展区推出非遗传承人现场展演、互动体验、科普教育等多样活动;今年文博会设立了“文创中国”主题展区,集中呈现文化创新运用于百姓生活的丰富场景,汇聚300余款文创产品,打造“文化卖场”。
  • 以文博会20年历程展开,展示文博会的重要作用:如央视新闻报道的《“以文为名”二十载 文博会何以“文”动天下 ?》、新华网报道的《聚焦文博会|文博二十载 带你探寻文博会的“前世今生”》等。
  • 介绍本届文博会的成绩、成果、展会规模、观众数量等:人民网《第二十届文博会闭幕 单日参观首破14万人次》、新华网《参展机构增加2419家!几组数据看深圳文博会蓬勃生机》、新华社《文博会: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 地区媒体报道当地展团文博会盛况、本地展团亮点特色、参会成果成绩等:如河北日报报道的《河北展团实现展示交易双丰收》、山西日报《山西集中展示三晋文化产业美好未来》、云南日报《云南文创产品闪耀深圳文博会》等。
  • 直播形式为传统文化和文创产品的传播和销售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新华社报道的《“3、2、1,上链接!”——文博会开启线上直播推好物》文章指出:直播成为推动传统文化和文创产品线上传播和销售的重要渠道,文博会专门设置了直播街和直播长廊;直播内容多样化,涵盖文创产品推介、传统工艺展示、艺术家现场表演等;直播形式创新,如同步展示瓷画绘制过程,吸引观众关注;直播与文化产品销售紧密结合,如珠宝企业在文博会主会场搭建直播间,现场直播销售珠宝;直播为参展商提供更多交易支持,帮助文化产品推广和销售,打开新渠道;直播助力文化新消费,让文化产业更好地拉动经济发展。
  • 以抖音短视频、小红书笔记等新媒体平台兴起:文博会逛展攻略、打卡记录、文博会探馆、vlo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