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一年,绵阳文旅系统持续抓创新、增实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市41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567.29万人次、同比增长30%,实现营收7.2亿元、同比增长26%。加快推动交旅融合和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两弹城、报恩寺等景区接待游客量成倍增长,江油“李白故里”、平武“自然教育第一县”等品牌渐入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延伸优化产业链条,更新迭代文旅业态。 2023年,实施文旅企业培育计划,新增文旅规模企业72家。成功培育以华强方特(绵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原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北川羌族自治县禹羌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代表营收上亿元文化和旅游企业12家。我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147家,实现营业收入1170.15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是产业的重要载体。一年来,我们全力推动“白红绿”文旅资源加速转化,发布重点文旅招商项目50个,概算总投资522.65亿元。推动重点在建文旅项目65个,总投资53.62亿元。罗浮山温泉小镇、沙朗恰双创民俗街区等10个省市重点项目顺利竣工并竣工开运。潼川古城、沙朗恰双创民俗街、北川石椅羌寨农文旅融合建设3个项目获省级重点文旅融合项目支持资金3500万元。全市已累计获省重点文旅融合项目10个、资金支持超1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费持续迭代升级,成为文旅经济的强劲引擎。去年以来,派送李白故居、越王楼·三江半岛等10家A级旅游景区“一元购”门票1万张,涪江文旅一卡通入园总量达18.31万人次,直接促进文旅消费增长5500万元。配套团队旅游券500万元,发布线路产品69条,5月10日上线以来已发团7批次。其中,6月1日-2日团队为2024年首个入境游团队(越南团),6月下旬将迎来第二个入境旅游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旅品牌效应不断释放,文旅市场吸引力逐渐增强。北川县获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仙海区获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及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安州区获四川省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北川县获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北川县羌茶部落中羌医药康养景区获2023年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