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美国陆军的一名精锐士兵,战争期间跟随部队四处征伐,获得无数荣誉。他又是一名“中国人”,学习中国话,娶中国媳妇,新中国成立那天曾受邀登台观礼,最终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他的经历诠释了何为“认同中国文化便是中国人”,亦让世人清楚了华夏文明的影响力,他就是沙博理,那么他究竟为何放着综合实力世界第一的祖国不要定居中国,定居中国的岁月里他又经历了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家子弟热爱中国文化

看过有关沙博理采访视频之人必然会被其一口流利的北京话折服,看他的生活习惯,也的的确确是个地道的老北京,穿白布衫、吃炸酱面、喝豆汁,如果不看外表相信没人会觉得他是个老外,但实际上曾几何时,土生土长于美国的他可还没这么“中国化”。

沙博理是其自取的中文名,他的本名叫做Sidney Shapiro,1915年12月2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户犹太中产家庭。彼时的美国经济发达,且并未想着称霸,靠着在欧洲国家之中倒买倒卖,正处于快速的上升期,百姓安居乐业,尤其是中产家庭,每月所得足足是其他国家的数十倍以上。

因而出生在这般富裕的家庭中,沙博理也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再加之犹太人出色的种族天赋,勤奋好学的他年纪轻轻便考入了圣约翰大学,而且还是其中最难的法律系。

一农、二医法、三政、四发家,这乃是当时美国人阶级晋升的秘诀,显然沙博理正是希望借此良机让家族更上一层楼,他希望毕业后能成为一名律师,最好之后还能参与政治,这样一来他的子孙后代都可以高枕无忧。

然而,现实却给了沙博理沉重的一击,1941年随着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的爆发,美国解除了曾经的中立主义,在总统罗斯福的率领下,成千上万的美国百姓背起了武器,踏上了太平洋战场。而沙博理亦是个爱国的青年人,所以即便再不愿放弃理想,他也不得不告别了父母应征入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博理服役于美国陆军部队,起初并没有人在意这个斯斯文文的新兵,可天才往往就是如此,无论做什么只要认真都会成功。没过许久沙博理就靠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从菜鸟到老手,从老手再进入炮兵部队他只用了短短一年,之后的他更是从一众炮兵中脱颖各出,成为了防空部队的一名高射炮兵。

在与日军对战中,防空火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沙博理的待遇自然极佳,他会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学习语言,其中尤其是中文令他倍感兴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可不是如同西方几个字母那般容易学的,不过恰恰是因为难学,亦是激起了沙博理的求知欲和好胜心,他开始勤学苦读,一有时间便电联国内的中文教授虚心请教。

沙博理的情况说好听的是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可要知道这是在部队之中,说是不务正业都算轻的,不一定哪天便会被扣上懈怠防务的帽子。

所幸,沙博理的上级并不是个刻薄之人,听说沙博理是个律师,之前更是毕业于名校,又热衷于语言,上级顿时就起了爱才之心,于是为了物尽其用,他力排众议便将沙博理送去了军事院校进修中文,只希望他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国效力。

沙博理万分感谢上级的栽培,当即收拾行李赶回国内,可他却不知道,正是此举将改变他一生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习中文,远赴中国

进入军校深造后,沙博理终于可以心无旁骛的学习中文与中国历史,然,与其之前想象的不同,即便进了学校有了老师,也无人能将华夏的美描述透彻。

这家不行便换一家,为此,在战争结束后的两年内,沙博理接连去了多家著名语言类大学,例如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等。在这里沙博理遇到了不少中国留学生,在他们的热情帮助下,其中文水平“急速飙升”,可遗憾的是,他的中国话却总是带着一股子奇怪的味道。

每当沙博理说起时,身旁的中国同学就会善意的嘲笑称:

“老沙,你是嘴里好像总是含着一颗海蛎子,虽能听懂却很奇怪。”

同学们的话令沙博理倍感焦急,因为他已经学习了数年,口音方面都始终没有进展,无奈他只得再度请教,希望同学们能够教他如何说出字正腔圆的中国话。

然而,对此那些留学生也无能为力,毕竟他们不是语言学专家,会说是会说,教导嘛,也就仅限于此了,他们向沙博理解释称:

“老沙,不是我们不教你,是学习语言需要有氛围,就像你从小说英文,看身边人都说,就算不学慢慢也会了,可这是在美国,要想学会正宗的中文,还是需要到中国本土去看看...”

同学的建议给到了沙博理很大的启发,于是在多番考量下,最终于1947年春他背上行囊告别了家人,带着五百美金便踏上了远赴中国的旅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美之间相隔万里,路上花费就是天文数字,一张船票需要三百五十美金,路上的吃喝更是昂贵,待沙博理抵达上海之际已然是身无分文,加之路上患上了疾病身体异常虚弱,故而来不及学习,他只得先行寻找医院救命。

由于没钱,沙博理不敢涉足那些大型医院,只好通过打听找到了一位老中医,可谁成想接下来的遭遇却让他一度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

见到医生沙博理当即用蹩脚的中文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哪成想话音未落那中医便抓住了他的手臂,说是要号脉,沙博理不解其意只能任其摆布。

最终病看完了,药也开了,沙博理花光了仅剩的几块美金,但令他感到气愤的是,几天过去了自己的病非但没有好转反倒是愈发严重,此时的他意识到可能是上当受骗了,可回到那户人家一看,哪里还有人影?

刚到中国就遇到了骗子,对于沙博理来说着实是一个打击,而走在街道上,他也开始认真打量起这片土地。

沙博理惊奇的发现,彼时的中国贫富差距竟然如此之大,有钱的和美国人一样,穿着西服乘坐汽车,穷苦之人却衣衫褴褛食不果腹,更有甚者越朝城郊走,情况越严重,无数逃荒的农民沦为乞丐,饿死冻死街头的数不胜数,一群身着警察制服的人还在不遗余力的驱赶着他们。

显然后者的数量远超前者,那场景和书本中描述的“天朝上国”、地大物博、遍地黄金白银完全不同,而经过打听,沙博理也是知晓了这一切背后的原因,那就是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博理听说,上海乃至大半个中国贫富差距过大,百姓们遭灾遭难的最重要原因便是官员们勾结地主、资产阶级横征暴敛,这哪里是文明古国,说句不客观的话,甚至都比不上黑暗的欧洲中世纪。

这般情景可让沙博理失望透顶,而他也随之产生了回国的念头,不过回家需要钱,身无分文的他也只好暂且留在上海,通过变卖随身物品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

沙博理的生意还算不错,学历高人品好又会说中文的他当即受到了诸多西方同胞的信赖,尤其是几位耶鲁大学的同学,更是隔三差五就会前来照顾他的生意。

没过许久,沙博理便攒够了回国的船票钱,在临行前他邀请了一众帮助过自己的人前来聚会,聚会上他郑重其事的感谢每一位朋友,可突然间一个陌生且美丽的身影却吸引了他的注意:

“约翰,这位美丽的中国女士是谁?”

“哦沙博理,他叫凤子,是我的朋友,她很有才华,会写文章还会演话剧。”

听到朋友的话后,沙博理顿时眼前一亮,从这位凤子小姐身上,他第一次看到了中美之人的共同之处,那就是阳光向上充满自信。

而见几人在讨论自己,凤子也是落落大方的回应道:

“沙博理先生,早有耳闻您的大名,听说明天你就要回国了,真是可惜,难道不考虑再待上一段时间吗?中国是不会令你失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凤子的话本是出于客套,但不知为何在鬼使神差之下,沙博理竟然点头答应了,他当即吩咐员工去退掉了船票,又向凤子发出了邀请,希望她能够帮助自己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

凤子不明所以只觉得此人有趣就答应了下来,自这之后二人便整天在一起学习、一起闲逛,一来二去之下凤子也察觉到了这位老外的心意,不过碍于自己的身份,她始终犹豫不决。

凤子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我党的地下情报员,在上海一直伪装成演员探取敌人的情报,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危险层出不穷,这种情况下谈恋爱显然不是个明智之举。

因此,就在一次约会时,见沙博理想要对自己表白,凤子便咬着牙袒露了自己的心迹,她表示:

“博理,我知道你的心,我对你也有意,可碍于有些我不能言说的原因,原谅我不能答应你...”

怎料凤子话音未落,沙博理便出言打断到:

“凤子,你说的原因,这么长时间我也猜到了一些,是因为你是共产党的缘故吗?”

凤子大惊失色,连忙询问自己是如何暴露的,而沙博理却是坦然一笑,说这么长时间看着她早出晚归,看着她时常神神秘秘的,再结合当前局势这才猜出了三分:

“凤子,没关系的,我不单不怕反倒是很敬佩你,一介弱女子居然不惧生死,要知道报纸上可是时常会出现牺牲的革命战士,你不愿意与我结合我能理解,不过这次我不是说来说这个的,我是想要帮助你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帮助革命终身留在中国

原来,通过这么长时间的了解和凤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沙博理早已对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与日益腐化的国民党相比,共产党绝对是能改变中国面貌,能够让这个古老文明重获生机的存在。

因而沙博理这才想到了帮助我党,当然了,顺带着能加深与凤子的感情自然也是极佳。

就这样,在凤子的帮助下,沙博理投身进入了革命工作之中,他做的事情可谓既简单又危险,虽然只需要以美国人的身份掩护地下党成员接头,掩护珍贵物资的运输,但若是被敌人发现,他的下场也必然不会好过。

但沙博理却没丝毫畏惧,先不说他之前当过兵,单论他对中国对凤子的感情,就不允许他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而另一边,看着原本西装革履的沙博理,如今为了革命为了自己风餐露宿日益消瘦,凤子亦是十分感动,于是在1948年5月,在组织上的允许下,她便答应了沙博理的求婚,并于5月16日在上海举办了婚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婚后二人享受了一段甜蜜的生活,但幸福却是短暂的,就在他们蜜月期间,由于一场意外凤子的地下党身份败露,紧跟着沙博理的行动也受到了反动派的怀疑。敌人当即不遗余力的对二人展开了抓捕行动,无奈沙博理只得带着新婚妻子出逃直奔解放区而去。

彼时解放战争打的正是焦灼,未被解放的区域都要接受敌人的重重排查,若是他人也就算了,可问题是沙博理是个美国人,他们小两口实在太过显眼,敌人想不注意都不行。

因而考虑到这一点,他们只得先行去往局势较为缓和的北平避难。在北平,凤子终于联系到了组织,她希望组织上能派人来接沙博理,毕竟他是外国友人,亦是对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可让她感到意外的是,组织上却拒绝了她的申请,只是回复了一句奇怪的话:

“不用折腾了,就在北平等着吧,解放军马上就到!”

凤子和沙博理听闻此话一脸懵,还是直到几天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傅作义早已和组织上联络,提出了“献城”,北平这座古都居然不费吹灰之力便进入了人民的怀抱。

北平解放了,沙博理和凤子享受到了久违的宁静,他们二人在当地肆意的享受着彼此的温暖,也会在胡同街道品尝着中国的美食,相濡以沫好不浪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天凤子问道:

“沙博理,你会回国吗?毕竟那边你还有家人。”

听到爱人的询问,沙博理愣在了原地,想了好一会,他才缓缓开口:

“我觉得不会,我爱你,也爱这片土地”

后来,沙博理果然践行了自己的承诺,他的下半生从未离开过中国,不仅如此,他的生活也并不平淡。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当天,沙博理应邀参加了开国大典,在高处俯视下方,他从那些解放军、百姓眼中看到了与之前不同的东西,那是希望,是憧憬,是十足的干劲,见此情形沙博理不由的感叹道:

“这才是我心中的中国该有的样子。”

在这之后,一心想要帮助中国建设的沙博理被中央特地安排进入了对外文化联络局,在这里凭借着中英文互译的本事,他受到了重用,无数中国典籍经他的手出版国外,例如《林海雪原》、《家》、《水浒传》等等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水浒传这本书,在某种意义上还救了沙博理一命,彼时由于大环境问题,沙博理被怀疑为间谍,相关部门当即就想将他逮捕归案,幸好此时的他正在翻译《水浒传》这本四大名著,这才逃过一劫。

历经此事后,沙博理曾多次笑称:“是宋江他们救了我。”

这里的宋江并非实指,而是代指中国的文化,正是因为热爱这些,沙博理才能重获新生,才能彻彻底底的成为一名中国人。

1963年,在周总理的特批下,沙博理加入了中国国籍,之后的他也一直在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努力,1983年,他成功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一干就是六年,并且就算之后退休了,他也始终关心着“祖国”的国计民生。

沙博理会时常拖着年迈的身体四处查看,也会及时给到新任官员自己的意见,而在这般的“悉心呵护”下,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也真的达到了当年沙博理的预期,成为了世界一顶一的强国,见到这一幕,沙博理比很多国人都要开心,用他常说的一句话来讲就是:

“我这一辈子,没白来一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1996年凤子因病去世,妻子死后,沙博理时常夜不能寐,思念的痛苦折磨着他,因而十八年后的2014年,他也随着妻子走了,去往另一个世界团聚,享年99岁。

沙博理这一生中,有一个甲子的时间都是在中国度过,因而他也经常会以一个中国人自居,可对此却有人提出了异议,他们觉得只有中国血脉才算是中国人,外人就算入了国籍也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对于抱有这些想法的人,我想说的是,目光不要如此狭隘,毕竟就算是中国人也有不少汉奸走狗,他们这些人算是中国人吗?答案很显然,所以,我们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只有像沙博理这样,认同中国文化,愿意为中国的发展奉献一生之人,才配得叫做中国人,才配成为诸位的同胞,不是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