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的神话,讲的是最早的事,也就是从头说起、无中生有,天地从哪里来,万物从什么地方开始?
下面这段记述最详细生动:
天地原本是混沌的,像一个鸡蛋,盘古就从这里面生了出来。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开辟,阳性、清纯的东西成了天,阴性、混浊的东西成了地。盘古处在其中,一天变化多次,从天得到神性,由地而为圣灵。天每天增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每天长出一丈,这样过去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非常高,地变得极其深,盘古变得特别长。所以天离地有九万里远,后来才出现了三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地混沌(图像由AI生成)

这是中国遥远的故事,不是讲故事的人古老,而是故事里的事发生在前。上面这段故事是三国时徐整所写的《三五历纪》里面讲的。徐整是吴国人,当过执掌祭祀礼仪的太常卿。《三五历纪》的原书早已散失,唐代的《艺文类聚》、宋代的《太平御览》两部类书中记录了一些片段。
在三国以前,从西周到春秋,从战国到秦汉,典籍中都没有这个记述。典籍中没有,不能说就真的没有。也许过去是口头神话,曾经在原始人中流传?世界上几乎每个民族,都有想象世界之初的神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始老人在山洞中讲故事(图像由AI生成)

中国应当也有起源很早的创世神话,但大多已随时间的长河流逝,其原貌和踪迹难以追寻。先秦神话集成《山海经》中提到一个叫烛阴的怪物,睁开眼睛为白昼,闭上眼睛成黑夜,吹气成冬天,呼气成夏天;另外一个叫烛龙的神,人面蛇身,闭上眼睛天就黑了,睁开眼睛天就亮了。这种怪物看来能够包含天地,与盘古的描述有相似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烛龙形象(图像由AI生成)

屈原写作的《天问》,应当是在观看楚国宗庙壁画时,提出许多关于天地之初的疑问,但没有提到盘古或者巨人开天辟地。《庄子》《应帝王》中说,混沌为中央之帝,被南海之帝倏与北海之帝忽凿开七窍后就死了。混沌是一个古老而原始的神。后来的道教融入很多神话传说,东晋葛洪的《枕中书》说盘古是“真人”,是“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曾在还没成形、日月未分的混沌中游荡。
盘古的记载出现很晚,原因可能在于儒家对于神怪的态度。《论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不讲那些不合常理的事情。后代的文献大都是儒生整理的,自然而然地删掉了许多看似荒诞的神话。历史上大规模的焚书,也使很多神话传说就此消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讲学图(图像由AI生成)

今天,盘古开天的神话已经很难找到源头。根据专家的研究,这个神话可能源于古东夷、古代南方苗瑶地区,也可能源于古代两河流域或者古代印度。
在盘古神话中,更早的只有混沌,阴阳在此之后产生。与盘古相对应的,只能是宇宙的本源或者最高神“太一”。战国中期楚墓竹简有《太一生水》,屈原《九歌》中有《东皇太一》,战国晚期《吕氏春秋》说“万物所出,造于太一”。从后来的《礼记》、《史记》等典籍记载也可以看出,太一很早就被确立为最高神或创世本体。然而,太一只是神名,没有什么事迹。《礼记》说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概念与哲学相近,而不类似于神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一神形象(图像由AI生成)

《三五历纪》的故事中讲到阴阳、清浊,当时阴阳五行学说已经形成。阴阳五行学说由阴阳学说发展而来,阴阳学说起源于古人对自然界的朴素认识。宇宙中普遍存在对称性,古人在观察世间万物时,发现了清浊、雄雌、明暗、浮沉、进退、高下等元素的对应,认识到其中蕴含一些此消彼长、互相依存的规律。故事中的盘古与天地同生共存,在以后的故事中,才出现盘古主动打破天地的情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盘古与天地共生(图像由AI生成)

盘古开天的事迹虽然发生最早,但《三五历纪》的出现却很晚。我们只能依靠出现较晚的故事,来领略中国神话的创世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