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步路乡宏友杨梅专业合作社的智能大棚里,杨梅进入采收季。“我是5月23日开始采摘大棚杨梅的,比露天种植的要早。大棚杨梅开始卖的价格是每斤120元-150元,5月底杨梅价格降了一些,也要80块钱一斤,目前我的大棚杨梅是供不应求!”卖出高价,合作社负责人王洪友一脸兴奋。

5月下旬开始,仙居杨梅陆续上市。今年,仙居县加大政策引导和设备补贴力度,支持梅农在栽培、采后处理等环节应用数字化装备,助力杨梅增产梅农增收。

得益于数字农业技术的应用,大棚杨梅比露天种植的杨梅提早半个月上市。在这个大棚园里,合作社投资120多万元购买设备,建起了数字农业智慧管理系统。大棚开关膜、升降温、喷淋、滴灌……这些操作在手机上就能完成。有了今年的良好基础,王洪友明年打算对大棚杨梅种植园进行扩大。

除了应用数字化技术加强田间管理,不少梅农还在采后端做足文章,从而提升杨梅品质。在位于仙居县埠头镇的向往之农场,今年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省内第一条杨梅智能无损柔性自动分拣包装机,这套系统基于光谱检测技术,可无损检测杨梅的重量、糖度和内部品质,并按照5个级别精准分级归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梅智能无损柔性自动分拣包装机大大提升挑拣效率。

“这台机器比我们人工的挑拣速度、效率提高了10倍左右。往年我们一般每天能出货1000箱,通过这个机器之后,我们一天的出货量可达到4000—5000箱。”仙居县向往之农场车间负责人周炳辉说。

仙居是“中国杨梅之乡”,2023年,全县杨梅种植面积14.5万亩,产量12万吨,鲜果产值11.2亿元,带动梅农户均增收3.52万元,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0亿元。今年,仙居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更多梅农加大数字化高科技装备的应用,助力仙居杨梅提升品质、打响品牌。今年仙居杨梅产量预计稳定在10万-12万吨左右。

“过去我们种植杨梅一直是凭经验种植,现在我们逐步地应用数字化,包括栽培数字化、采后处理数字化,都是往这个方向去走。”仙居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朱水星认为,数字化是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有了数字化的助力,我相信梅农的收入会有大幅度提升。”

通讯员 蒋荣良 徐张华 新民晚报记者 毛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