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皇帝当中,乞丐皇帝朱元璋和永乐大帝朱棣在民间一直享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不过也正由于他们光辉太过耀眼,以至于很多人对他们的继任者并不熟悉。

然而在前些年热播的《大明风华》中,梁冠华老师却为大家呈现出明朝历史上另一位了不起的皇帝——明仁宗朱高炽。

尽管这位皇帝的在位时长不足一年,不过他的功绩一样能够名垂青史。因为在他短短的任期内,他竟然解决了太祖和成祖两位皇帝都没有搞定的四大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代帝王的遗憾

朱元璋以乞丐之身开创大明江山,放在整个中华文明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不过也正是这卑微的出身,使得他很难像唐宗宋祖那些出身名门的皇帝那样拥有博大的气魄,制定宽厚的治国策略。

这种出身所带来的问题,在他打天下的时候表现得还不明显,然而等他坐上龙椅,北面称孤的时候,遗留在他身上的小农思想的那种短视和苛薄就开始发作了。

他同情百姓疾苦,痛恨贪官污吏,严打朝廷党争。面对饱经战乱的国家,他想要快速的恢复经济,提高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由于自身见识的不足,他往往采取的都是一些极端的方法。在“胡惟庸案”、“空印案”和“蓝玉案”当中,光遭受牵连的人就达数十万人。

尽管朱元璋从惩罚对手的行动中收回了权力,但是也造成了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处于一片人人自危,恶意躺平的负面情绪当中。

这种情绪不但影响了人才的引进和经济的发展,更影响了整个大明江山的稳固。

等到老年的朱元璋意识到这个可怕的问题,想要解决的时候,另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是一个宽厚仁慈的人,朱元璋对他一直很是看重,希望朱标登基后能够矫枉过正,弥补朱元璋的错误。

可惜,作为儿子的朱标却先朱元璋一步撒手人寰,为此痛不欲生的朱元璋只能重新选择接班人,他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朱允炆年纪太小,根本没有治国理念,而他又耳根太软,听信齐泰、黄子澄等儒生文臣,急于削藩,结果导致了朱元璋第四个儿子朱棣率兵叛乱。

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带着数以万计的大兵一举攻破了皇城,自己继位当了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较自己温文尔雅的大哥朱标,朱棣的性格更像朱元璋,他不但在国内大力搜捕朱允炆及臣属,更是先后发动了五次讨伐蒙古的战争。

人们欣赏“永乐大帝”在战场上的丰功伟绩,夸赞排水量堪比核动力航母的大明宝船如何纵横大洋。

然而却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些耀眼夺目的背后,却是大明气喘吁吁的不堪。

当朱棣志得意满的从战场上下来,从一份份奏章中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他的身体再也扛不起治理国家的重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奈,他只能把这个担子交到新一任皇帝的手里。那么这位新继任的皇帝,是否能够弥补父祖两代人留下的遗憾呢?

朱高炽的策略

相比较草莽朱元璋和战争狂人朱棣,朱高炽可称得上是老朱家的另类。他生性好静,酷爱读书,平日里转好和一堆文臣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也因此养的膘肥体胖。而他的其他兄弟则依旧继承了老朱家目不识丁的“遗风”,无论是朱高煦还是朱高燧整日里只忙着舞枪弄棒,最终只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也正是这个原因,无论是朱棣高举反旗四处募兵的时候,还是他率军五次北伐蒙古的时候,朱高炽都担任着整个后勤保障和守卫大本营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高炽冷眼旁观,对父祖两代人给国家和社会所带来的隐患深感忧虑。当人们痴迷于所谓的“洪武大帝”、“永乐盛世”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着手解决支撑这些海市蜃楼的现实问题。

等他刚坐上皇帝的宝座,他立刻就在三杨内阁的帮助下,革新朱元璋和朱棣治理国家的弊端。

首先,他终止了劳民伤财的下西洋,也停止了和蒙古瓦剌部的战争,并且打开市场跟蒙古人进行互市。

在国内,朱高炽为调和民间的矛盾,进一步促进国家生产,对税收进行了调整,采取汉朝初期的“黄老无为”,让整个国家休养生息。

第二,朱高炽一改父祖与朝臣紧张的关系。
为实现内阁成员的流通,便于吸收新鲜血液,所以,朱高炽在之后的日子里,对内阁进行了重组,并针对的过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朱高炽顶着极大地压力,矫正早年时的流放政策,允许这些人返回京城,参与科举和入朝为官,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间和朝廷内部的矛盾。

第四,他非常重视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广开言路,积极吸收各方之言,主动听取批评意见。同时对科举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吸引社会的中下层阶级通过读书,步入仕途为国效力。

可以说,朱高炽的这些举措,弥补了国家因朱标因为早早死去,而悬而未决的遗憾。也把连下朱元璋和朱棣两剂猛药的大明从虚弱疲敝的状态下解救出来,把整个国家推到了正轨。

只可惜,他的生命却也进入了倒计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名垂青史的短命皇帝

同很多从事文职工作的白领一样,肥胖也同样困扰着600多年前那位仁慈的皇帝。

由于他酷爱读书,讨厌运动,由此他的体重很快就突破了健康的红线,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肥胖患者。

再加上长期以往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这就更导致他患上了气滞血瘀的病症。

虽然他是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但是在这一块上他却毫无自由,无法逃避,成为了朝堂上的囚徒。

此外,好色的毛病也加速了他生命的终结,最终他仅仅在位了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时间太短,他的功绩在民间鲜为人知,人们更愿意把他和他的继任者朱瞻基的统治合称“仁宣之治”,也只有史学家们才知道这位短命的胖子皇帝才是稳固大明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