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手足口病病毒即将暴发?”

最近,《中国疾控中心周报(英文)》发布了一项关于手足口病病毒的调查研究,称柯萨奇病毒 A6 已成为导致我国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且正在演变并存在暴发风险。

结果,研究一发布,经过不少媒体的报道,略去了具体的病毒种类,变成了“中疾控提醒\中疾控预警:重症手足口病病毒正在演变而且还存在暴发风险”,引起不少家长恐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闻的源头,是《中国疾控中心周报(英文)》(China CDC Weekly,中疾控创办的一份英文学术期刊)发表的一篇科研论文,文章主要分析的是造成重症的手足口病病毒毒株,没有涉及临床流行病学,而对于柯萨奇病毒 A6 能否引起流行还是个未知数。

总之,该论文只是为了提醒各地医疗及疾控的专业人员关注相关病毒的变化并加强监测,而不是向大众发出警告,大家不必过度恐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中国疾控中心周报》官网截图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进入夏季,气温升高,手足口病也进入流行上升期,相关的预防和护理知识,家长们还是要了解下。‍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自2008年5月法定报告以来,每年报告病例数在百万例以上。给我国5岁及以下儿童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

全年均可发病,每年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10-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什么病原体会引起手足口病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A6型(CV-A6)、A10型(CV-A10)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71感染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患儿发病初期常有发热、疲倦或咽喉痛等。发热1-2天后,可在舌头、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多数患儿手掌、脚底、臀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部分病例无发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数患儿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04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密切接触传播,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奶瓶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05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

远离患者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从而避免交叉感染。

2

保持手卫生

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

3

减少聚集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或者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

保持通风

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玩具、家具等。

5

接种疫苗

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简称“ EV71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EV71血清型)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06关于EV71疫苗

需要知道的几个重点

1

接种对象

6月龄-5岁儿童(以说明书为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全程接种后,不需要加强接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疫苗费用

现阶段EV71疫苗尚属非免疫规划疫苗,家长可以“知情、自费、自愿”选择接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根据疫苗临床试验结果,EV71疫苗对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保护效力在90%以上。但EV71疫苗≠手足口病疫苗,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由于个体差异,接种疫苗后不一定产生100%的保护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EV71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源性和安全性,虽然不能预防所有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但能有效降低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

接种禁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对疫苗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

◇ 发热、急性疾病患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者。

◇ 严重慢性疾病、过敏体质者禁用。

来源:人民网科普、科学辟谣、山东疾控、厦门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