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内有识之士发出清醒呼吁,提醒刚刚胜选的莫迪总理,若继续对中国持强硬态度而不寻求和解,其后果将是印度所难以承受的。

近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刊发了一篇由印度专家撰写的文章。该文指出,尽管莫迪总理成功连任,且可能自认为找到了一种能赢得国内民众支持的对华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如果莫迪在未来五年内不调整其对华策略,印度有可能会陷入一场毁灭性的全面武装冲突,这不仅危及国家安全,更可能终结他的政治生涯。

文章建议莫迪应立即重启与中国的高层对话,以实际行动推动边境紧张局势的缓解。

文章进一步指出,中印边境虽不常成为国际新闻的焦点,但无疑是全球最危险的潜在冲突点之一。

今年三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发布的报告就曾警示,中印军队间的偶发冲突有可能升级为更大规模的武装对抗。

随着边境紧张局势的持续,中印之间的战略竞争也日益加剧。自2020年以来,为应对中国不断增强的实力,莫迪政府深化了与美国及其盟友的合作关系,包括在印度洋-太平洋战略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加强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中的参与度,并导致中印关系在多个领域陷入僵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迪政府还认为,中国正试图通过加强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来牵制印度在南亚的影响力。这种局势的恶化可能会促使巴基斯坦与中国联手,对印度形成双重压力。

同时,莫迪政府也警惕中国加强与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等邻国的关系,视其为对印度的“围堵”。

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当前印度外交政策的核心是如何应对一个日益强大的邻国,同时确保自身的崛起。

他批评前几届政府低估了中国的挑战,并称赞莫迪为印度带来了“战略革命”,使印度逐渐靠近美国阵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莫迪的外交政策可能在国内获得支持,但其强硬的对华立场也使中印关系愈发紧张,延长了边境危机。文章警告说,如果莫迪不改变这一政策,印度可能会卷入一场无法承受的武装冲突。

文章强调,对印度而言,最明智的选择是重启与中国的高层政治对话,以解决边境争端。虽然某些分歧难以迅速解决,但危机是可以得到管控的。

印度可以借鉴美国在处理对华关系时的策略,通过保持高层接触来为双边关系设置“安全护栏”,防止竞争升级为不可控的军事冲突。

在危机管控的基础上,印度应尝试恢复与中国就边境问题的谈判,并重启2002年中止的边界划定工作,以逐步解决两国之间的边境争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这篇文章的观点在某些方面存在争议,但总体上展现了一种相对理智的态度。美国和印度国内的一些政治精英明白,莫迪目前的对华强硬政策虽然可能为他赢得选票,但实际上是一种高风险的政治冒险,有可能导致局势急剧升级。

莫迪政府或许认为,中国目前更担心东南方向的问题,因此印度可以在西南方向趁机采取行动,而中国不会做出激烈反应。

然而,过去几年的事实表明,中国在中印边境问题上的立场非常坚定。我们既不会主动挑起事端,也不会畏惧任何挑战;我们期望保持局势稳定,但也做好了应对任何升级的准备。

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如何紧密,无论华盛顿如何在中印边境问题上表态支持印度,这都无法动摇中国维护领土主权和完整的决心。在这个问题上,最终受损的只会是印度自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历史,从莫迪2014年就任总理到2020年边境冲突爆发前,中印两国领导人在各种外交场合进行了多达18次会晤,其中莫迪总理亲自访华就达5次之多。那段时间里,中印高层的外交互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程度。

然而,如今的形势已大不相同。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已与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进行了高层会晤,但令人遗憾的是,其中并未包括印度。

我们并不急于改变现状。一方面,当前的中印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因此,与其急于解决与新德里的问题,不如先集中精力处理好与华盛顿的关系。另一方面,我们深知,即使在军事冲突中,印度也不太可能重现1962年的惨败。

当然,我们并未完全关闭与印度重启接触的大门。就在上个月,中国新任驻印度大使徐飞洪已抵达印度履职,这一空缺了长达18个月的职位终于得到填补。

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向印度提供了机会,现在就看莫迪总理能否把握住这一契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