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今年1月份,孟加拉国大选到如今,一直受到外部势力的干预,甚至是威胁。孟加拉国的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让印度始终坐立不安。如今,前有印度政治施压,后有美国试图在南亚制造分裂,重重压力之下,孟加拉国选择做出调整。在原本定下的访华前夕,孟加拉国准备先和莫迪见一面。

根据《印度时报》《今日俄罗斯》的消息,在日前,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宣布访问印度,并且准备和印度总理莫迪进行会议,预计可能会在双边贸易、能源和卫生领域展开讨论并签署协议,最核心的议题,将是对未来印孟两国的《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EPA,展开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长期在南亚地区构建粗糙的霸权框架,这几年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和经济合作的推广,南亚多国开始逐渐有了“反印同盟”的雏形。莫迪从6月初完成连任开始,一直没有外国元首礼节性访问。孟加拉国总理这一次访问,可以说让莫迪终于摆脱了外交上的尴尬。可以预见,孟加拉国这一次可能会获得印度一些外交资源上的倾斜。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疑惑,不是说南亚地区这些年在逐渐形成“反印联盟”的雏形么,怎么印度还会进行外交资源倾斜呢?这个情况,高地得归功于中国的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这些年中国在南亚地区展开合作,印度其实是非常毛骨悚然的。如果说以前就一个巴基斯坦和中国走得近,那可能还只是“双面打印”。那么随着中国和马尔代夫、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的关系走近,这就有可能演变成一个“3D打印”。所以,这次莫迪上台之后,一改往常傲慢态度,开始转向“与周边邻国建立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所以,直观地说,孟加拉国这次去访问印度,有一定的政治压力和妥协,但还有一部分,就是典型的小国地缘政治上的“大国平衡”。尽管在中国这边不断深化合作,但是会尽可能在印度这边,也保持良好关系,抬高自身地缘价值,确保发展机遇和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体上来说,孟加拉国这一手玩的还是比较漂亮的。对中国而言,并非不可接受,相反,如果孟加拉国真的和印度签订了相关的自贸协议,中国的商品同样可以从孟加拉国,反向流入印度。规避当前印度对中国商品和产业的敌对政策和法律。

或许很多人会不解,印度对中国敌意很重,为什么还要让商品大规模进入印度。这个事情,其实美国给中国做了一次经典错误示范的。要打击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前景,基本只有2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动手开战,物理性摧毁;另一种就是倾销商品。印度就很难建立自己的产业环境。因为只要这个产业遵循物理学规则,就不可能靠制裁、封锁,解决掉大体量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