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人说今天“入梅”了。特意去翻了一下家里的万年历,上面确实写着五月初六日入梅,也就是今天入梅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入梅很特别,那就是接种端午节,这是多年难得一遇的。同时老人还说,“最怕入梅一日雨”,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怕呢?我们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是今日“入梅”?

入梅,即指梅雨季节的开始,梅雨也叫黄梅雨、“霉雨”等,这是在南方地区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天气,其特点就是阴雨连绵。而且由于这个时候正是江南的水果——梅子成熟时,所以得名黄梅雨。因为在黄梅雨的时候,阴雨连绵的天气导致空气也比较潮湿,家里的很多物件也很容易发霉,所以民间也叫它“霉雨”。

至于何时入梅,这个在每年的时间是不同的。因为入梅不同于传统的节日,是没有固定的日子的。而古人判断入梅的方法,根据的就是干支历和二十四节气相结合的方法,就是“芒种逢丙入梅”。

这个就和判断进入三伏天的方法差不多,因为何时入伏是“夏至三庚数头伏”。而其中的丙日、庚日都是干支历中的单位,芒种、夏至则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这一节气在农历的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之间。入梅的时间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上都与气温、湿度等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在入梅前后,暖湿气流逐渐增强,与北方冷空气交汇,形成连绵不断的降雨天气,这种天气现象就被称为“梅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之所以在农历的五月初六,也就是 端午节后入梅,就是因为芒种节气后的第一个丙日是公历的6月11日,农历的五月初六日,所以从这一天就入梅了。

那么,为何老人们会怕入梅之日下雨呢?入梅当天下雨,有什么预兆呢?

这也是古人的经验总结,其中有着丰富的农业经验和气象智慧。

一方面,入梅当天如果下雨了,这预示着后面的雨水会相对较多。在民间有不少类似的谚语,比如“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扯断黄牛脚”。

说的是在入梅当天下雨了,那么后面四十五天都是没有太阳的,换言之就是梅雨期间的雨水很充足。而如果出梅的时候下雨了,那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很少了。

另外还有“入梅头日雨淋淋,烟雨连阴四十五”等说法,都是预示着入梅当天下雨了,那么后面的梅雨季节雨水都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雨季节的降雨往往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雨量大,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充足的雨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保证土壤湿润,促进作物吸收养分;

另一方面,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也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如病虫害的滋生、光照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减弱等。

因此,入梅之日的降雨往往被视为整个梅雨季节雨水多少的预兆,若此时雨水过多,则可能意味着整个梅雨季节的雨水都会相对较多,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除此以外,在入梅下雨还可能预示着农作物收成不太好。比如在民间,就曾广泛流传着“雨淋梅雨头,寡妇要发愁”、“入梅当天日头笑,夏收遍地是黄金”的说法。说的是入梅当天下雨了,这样对于秋熟的农作物生长不利,可能会导致其减产。

这是因为梅雨季节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会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问题,进而影响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因此,入梅之日的降雨也被视为农作物收成好坏的预兆之一。

也是因为古人的这些经验,农民又是靠天吃饭的,所以他们都是期盼着入梅的时候是晴天才好,毕竟在农历五月份,农作物生长旺盛,是需要充足的光照的,而持续的阴雨天对其反而不利。

在民间还有一句经典的谚语: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可见在五月份少下雨,只要不是大旱情,那么对于农民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气象预报的精准化,人们对于天气变化的应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通过科学的气象预报和农业技术指导,农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天气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不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因此古人的这些说法,在今天可能就不那么重要了,大家也就不必过于担忧了。但是它们作为参考,依然是有很高的价值,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

今日入梅,小编的家乡之前连续下雨,想不到今天却是晴天,村里的老人都说这是好兆头,预示着今年会是丰收年,小编也期盼今年的粮食都能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