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梅,俗语“入梅四不空,不富也安康”,入梅后4件事别忘做

端午的三天小长假是一晃而过,今天大家都已经返回工作岗位了。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南方,今天也是很特别的日子,因为从今天开始正式“入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梅,即意味着梅雨季节的开启,这对于无数的南方人来说,其实是最不喜欢的一段时间了。因为在梅雨季节的时候,基本都是阴雨天气,气候潮湿,再加上气温也高,这种湿热的天气让很多人习惯不了。特别是一些衣物也容易发霉,所以梅雨也被俗称为“霉雨”。

那今天就入梅了,老人说:“入梅四不空,不富也安康。”,是哪四样不能空呢?一起来了解下吧。这句话不仅揭示了入梅后的生活智慧,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变化的深刻理解和适应之道。

一、入梅的判断依据

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的气象仪器来预测天气,但他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总结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判断入梅的方法。

其中关于入梅,不同的地方入梅的时间是不同的,而就算是同一个地方,不同年份入梅时间也有早晚之分。而目前日历上基本上都是采用古书上的方法来判断入梅,那就是“芒种逢丙入梅”的说法。

这里的“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着小麦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而“丙”则是天干之一,与地支配合组成六十甲子,用以纪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当芒种节气后,所遇到的第一个天干为“丙”的日子时,便预示着梅雨季节的到来。而今年的芒种后第一个丙日是在6月11日,也就是端午后的五月初六。

那今年是哪天出梅,梅雨季节长还是短呢?关于出梅,也有类似的方法,就是“小暑逢末日出梅”,指的就是小暑节气后,第一个末日就出梅了。

而今年的小暑是7月6日,农历是六月初一,并且当天的干支历是“辛末日”,所以就是正好小暑当天就出梅了。这样一算下来,今年的黄梅雨一共是25天,也不算太长。

二、“入梅四不空,不富也安康”,不管多忙4事别忘做。

在入梅以后,这是一段很特别的天气,在此期间的雨水比较多,空气又很潮湿,再加上气温高,其实这段时间是比较难熬的。而古人就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就是“入梅四不空,不富也安康”,那到底是哪四样不能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①记得要防潮防霉。

入梅后,天气潮湿,容易滋生霉菌和细菌,给人们的家居生活带来不便。因此,防潮防霉成为首要任务。我们可以使用除湿机、空调等设备降低室内湿度,同时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潮湿。此外,定期清洁和晾晒衣物、被褥等物品,也能有效防止霉菌滋生。

②预防“梅雨病”。

梅雨季节的高温高湿天气容易导致人体出现各种不适,如肠胃道疾病、皮肤疾病、关节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统称为“梅雨病”。

为了预防这些疾病,我们既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过期食品;同时也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穿着潮湿的衣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③防备次生灾害

梅雨季节因为常会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有时候还会遇到大的降雨、暴雨等,因此这个期间也最容易出现各种自然灾害,如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

为了保障自身安全,我们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安排出行和活动时间。同时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在暴雨天气中,避免前往低洼地带和山区等危险区域。

④及时关注天气,农作物旱涝管理

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梅雨季节的雨水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然而,过多的雨水也可能导致农作物受灾。因此,在梅雨季节中,农民朋友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和农田水情,及时采取排水、灌溉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

总之,“入梅四不空,不富也安康”这句俗语提醒我们在入梅后要注意防潮防霉、预防“梅雨病”、防备次生灾害以及做好农作物旱涝管理工作。这些也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通过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只这样我们才能在梅雨季节中保持健康和安全,平安度过梅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