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年,李善长奉命劝降张士诚,可张士诚迎面一口唾沫:“呸,你个老狗!叫你主人来!”朱元璋一听,以为张士诚要投降,心中狂喜,急忙赶去。没想到,张士诚一句话,就被朱元璋挫骨扬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士诚画像

1353年,张士诚受不了元朝官吏欺压,组织了十八个人,杀了盐场官员。因平时为人仗义,经常救助困难的人,他的起义队伍迅速壮大。

张士诚带领队伍,连续攻占泰州、兴化,在高邮建都称王,国号大周。

这王位还没坐热乎,元朝派兵打来了,这时候起义军到处都是,元朝主打就是谁称王我就打谁,张士诚这倒霉蛋就赶上了。

《元史》记载,派兵百万攻打高邮。张士诚带领兵士拼死抵抗,日夜不眠,元军打了3个月,小小的高邮城就是打不下来,无奈只能撤兵。

此战之后,张士诚名声大噪,他一鼓作气,连续攻占江苏、浙江这些富饶地区。

1354年,张士诚开始建立他的王国,颁布法令,取消农民的税收。甚至,还派官兵和农民一起开荒种地,使劲打击地主,把地分给贫农和老年人,很多背井离乡的人,听说苏州有一个爱民如子的吴王,纷纷回乡,要和吴王一起建设家园。

不仅如此,张士诚还设立学校,不论是有钱人还是没钱的人都可以上学,吃饭朝廷管,这举动引得很多文人才子纷纷前来,其中就有《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作者施耐庵和罗贯中。

这些政策颁布,人们自然高兴不已,欢天喜地,自发的为张士诚修建祠堂。

随着这些措施实施,张士诚的名声也越来越大,逐渐威胁到朱元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这时候正忙着收拾陈友谅,为了稳住张士诚,派人送信,大概意思就是:你看,你是谋反,我也是谋反,咱俩以后和平相处,共同抗击元朝廷。

谁知,张士诚这人不怕死啊!派兵来打,这给朱元璋气的哟!那没办法,就打呗,双方打来打去,谁也把谁没办法,就这样僵持着。

张士诚看这样打不下来,也不管了,朝中大事交给弟弟,开始变得奢侈,纸醉金迷,歌舞升平,肆意享受,不思进取。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朱元璋这边收拾完了陈友谅,向着张士诚开始进发了。

1367年,朱元璋的大军已是张士诚的好几倍,朱元璋也没有制定什么战略布局,只是说:给我往死里打!

张士诚又一次发挥他不怕死的精神,苦苦坚持长达8个月,最后苏州城破,城中粮食断绝。

张士诚看着满城烟尘弥漫,断壁残垣,明白此时大势已去。他满眼死寂,拿着根绳悬在房梁上,一脸绝望的将头套进绳子,准备自尽。谁知,关键时刻被朱元璋部下解救。

在押往应天的路上,闭口不言,不吃也不喝,以此表达自己决不投降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士诚剧照

之后,朱元璋派李善长审问张士诚,张士诚只是轻蔑地看着李善长,也不说话,看的李善长是心里发毛,终于在李善长要暴跳如雷的时候,说了一句:你只是条狗而已,让你的主人出来吧!李善长是一脸无语。

朱元璋见到昔日的这个老对手,用他少有的和蔼的语气劝降他,希望能感动张士诚。

谁知,只得到了一句话:你不比我强,只是上天照顾你,不照顾我!

朱元璋顿时暴跳如雷,好好说话你不听,非得上赶着找死,将张士诚的尸体烧成灰,也没埋,找了个地方扔了,可谓是挫骨扬灰。

朱元璋称帝后,也想着巡视四方,看看百姓的生活。这天,他想到了江浙以前是张士诚的地盘,当然现在是他的了,他就想去看看。

朱元璋随即换上便服,一路来到苏州,路过三山街的时候,感到口渴,看见一个老太太坐在门口,随即向老太太要了一碗水,喝完水随口问道:“你是什么人?”

老太太回答:“我是苏州人。”

朱元璋紧接着问:“张士诚当年在苏州对百姓好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士诚像

老太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大明皇帝起手时,张王自知非真命天子,全城归附。苏人不受兵戈之苦,至今感德。”意思就是当时明皇攻打苏州时,张王知道自己不是真命天子,于是全城的人都归顺了大明,苏州人因此避免了战争的苦难,直到今天仍然感激这份恩德。

这句话直接戳到了朱元璋的心肺管子,都快气炸了。巡视四方也不去了,面色阴沉,立刻返回应天。

朱元璋回去之后,觉得还不够,立即下旨:加收江浙地区的税收。这一政策,延续至整个明朝统治时期。

张士诚取得一点成绩后安于现状,注定了他只能成为一代豪杰,不能成为帝王。

时光流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张士诚的故事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他对苏州地区的影响不可磨灭。时至今日,苏州地区的“烧九四香”、方言中的“讲张”一词,都是对张士诚的纪念。

回首历史,我们不禁感叹:英雄虽逝,但他的故事将永远流传在苏州大地上。

参考资料:《明史》《菽园杂记》《明朝那些事儿》《元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