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在阳历的6月10日。这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与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

在世界上,端午文化也有广泛的影响,韩国、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庆祝端午节的习俗。2009年9月,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中国节日。

由于历史悠久、影响范围广,而各地文化、风俗不同,端午节又有很多别称,主要有天中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龙舟节、粽子节、五黄节等。端午节的习俗也很多,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拜神祭祖、避五毒、挂艾草、拴五色丝线等。

/ 吃粽子 /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历史悠久,关于其起源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比较典型的说法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殉国。为了防止水里的鱼虾等啃咬屈原,人们把粽子投进江里,后来逐渐演变为端午节吃粽子。

每逢端午节,孔府也会备齐各种原料蒸粽子,并分给大家品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至民国分赏粽子单

孔子博物馆藏

/ 赛龙舟 /

《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习俗。在屈原家乡湖北秭归及湖南汨罗市都流传着祭拜屈原的仪式,竞渡前人们要先往屈子祠朝庙,先把龙头供在祠中祭拜,然后把红布披在龙头上,再把龙头安在船上,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在广东,人们要先去南海神庙祭祀南海神,再给龙舟安上龙头、龙尾。而福建、台湾等地则要到妈祖庙祭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龙舟玉挂饰

孔子博物馆藏

/ 戴香包 /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佩带香包的习俗。香包又叫香囊、香袋等,端午节的香包里面往往装有艾叶、雄黄等,也有内装杨叶、柳叶等树叶的,当然也不是随便哪种树叶都能装,这是有说法的:“戴上艾,不怕怪;戴上杨,不怕狼;戴上柳,不怕狗;戴上槐,大鬼小鬼不敢来……”可见,端午节戴香包是为了辟邪祈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绿缎绣花虫纹垂穗香囊

孔子博物馆藏

/ 避五毒 /

端午时节,天气燥热,容易出现瘟疫,“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易咬伤人。为了避毒、驱邪,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张贴五毒图,并用针刺于五毒之上;也有把五毒绣在衣服及饰品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国黄暗花绸绣钟馗五毒童褂

孔子博物馆藏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很多,涉及到的历史人物除了屈原,还有伍子胥、马援等。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对这些先贤念念不忘,是因为他们代表的是家国情怀、公平正义、刚直不阿、英勇不屈、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端午节,让我们在品尝甜蜜的粽子、观看热闹的龙舟赛之余,静下心来,了解更多端午文化,深入体会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来源:孔子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