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的说历史上镇压方腊起义的人绝对不会是宋江,方腊起义是北宋末年宋徽宗在位时期爆发的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农民起义,宋徽宗后来派出了最会统军的大太监童贯统军出战,最终童贯将方腊起义镇压下去。可童贯是个奸宦,他除了谄媚宋徽宗以及结党营私之外,统军能力其实稀松平常,所以童贯镇压方腊只是名义上的统帅,那么历史上方腊起义是如何被平定,方腊又是被谁抓到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家皇帝宋徽宗的艺术爱好激起了方腊起义

方腊本是浙江睦州清溪县人(现浙江杭州淳安县),他本是漆园园主,并且还十分信奉摩尼教,后来成为摩尼教江南地区负责人,摩尼教也称为明教,套用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的说法,方腊就是那个时期的明教教主。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出名的艺术家皇帝,独创瘦金字体,宋徽宗不仅喜欢书法和绘画,他还喜欢搞收藏,爱收藏一些奇花异石。

宋徽宗的这些艺术爱好,就给了明教教主方腊起义的借口。当时奇花异石多出自于江南地区,于是宋徽宗为了收藏这些奇花异石就特意在江南地区开设了江南应奉局专门来满足他的收藏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徽宗让依靠谄媚奸臣蔡京的朱勔负责江南应奉局的事务,而朱勔这个人极为贪婪,他不仅要讨好宋徽宗和蔡京,还要满足自己的腰包,于是他疯狂搜刮奇花异石之外,还疯狂敛财。

这个江南应奉局的一切开销包括运输费用全部都平摊到江南地区百姓身上,花石纲中的纲就是指的运输团队,花石纲顾名思义就是指的专门替宋徽宗运输奇花异石的运输团队,根据当时的规矩,花石纲所到之处一切开销全部由当地百姓身上摊派,这也就是说老百姓不仅要把好东西贡献给皇帝,还得负责免费帮皇帝运输。这就相当于买完东西不仅不给钱还得让店老板倒贴邮费帮着运回家一样。

方腊的漆园就是经常被朱勔这群人随意掠夺,方腊对北宋政府可谓是恼恨至极,也正是因为宋徽宗此举把江南地区整的怨声载道,于是方腊就想到了借着应奉局的问题起义推翻北宋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腊起义前一年的宣和元年(1119年)江南地区遭了旱灾,庄稼颗粒无收,但是江南应奉局的这贪官污吏还在继续大肆搜刮百姓,捐税一分不少,还要额外负担花石纲以及应对这些贪官污吏的剥削,这让江南百姓苦不堪言。

方腊先是利用宗教迷信来蛊惑百姓,随即又煽动百姓对北宋政府的仇视,最终使得不少人都愿意追随方腊揭竿而起,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方腊起义就正式拉开了序幕。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方腊正式宣布起义,在起义之初宋徽宗根本没拿方腊起义当回事,毕竟此前还有宋江起义,宋徽宗只当方腊和宋江一样都是一伙流寇而已。

不过事实证明宋徽宗想错了,历史上的宋江起义确实只是一伙流寇,宋江起义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宗旨,只是漫无目的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流窜式起义,宋江起义可以说就是一伙农民为了发泄对北宋政府的不满,一时激愤而起,虽然采取的是灵活的游击战术,但是他们并没有根据地和明确的目的。

方腊起义则不同,方腊在起义之初就定好了规章制度,并且方腊有宗教作为依托,在组织性和纪律性上远比宋江起义要强得多。

而且方腊是占稳根据地再向外扩张,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推翻北宋政府的统治。方腊在攻陷杭州府之后就自号圣公改元永乐,这就说明方腊已经形成了组织政权,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方腊又连续攻克北宋六州五十二县,起义军规模更是达到了十数万人。而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只是游击性的攻陷了十几个县城,并不敢与北宋正规军正面交锋,起义军人数不足万人。所以就规模和影响力而言,历史上的宋江起义远不如方腊起义。

因此宋徽宗最初只拿方腊起义当作是类似于宋江起义看待,所以他低估了方腊,宋徽宗本以为江南地区的官军很快就能平定方腊起义,他还依旧沉迷于艺术之中,结果方腊在攻陷杭州之后改元称帝,宋徽宗才知道起义军人数已经达到十多万人,更有二百多万百姓归属于方腊统治之下。

在这个时候宋徽宗才害怕了,他知道再不尽快平定方腊起义,恐怕自己就当不成皇帝了,那当不成皇帝了以后怎么玩艺术啊,没有艺术毋宁死,所以宋徽宗为了艺术也得尽快平定方腊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腊起义失败,方腊及其家人全部被抓

于是宋徽宗看方腊起义这么厉害,一方面赶紧就派了号称最会统军的大太监童贯率朝廷精锐部队去平定方腊起义。另一方面宋徽宗宣布裁撤江南应奉局这些单位,并罢免了朱勔等贪官污吏,还亲自下诏向江南百姓认错,这也是宋徽宗为了挽回人心的补救。

方腊起义之初目的很明确,就是快速发展,壮大声势。他占了北宋武备松弛的优势,趁北宋中央没有完全反应过来,方腊就先把自己做大做强了,但是方腊从起义之初到巅峰期始终没有真正与北宋的精锐部队交过手,这也让给他造成了错觉,认为北宋的军事力量比较松弛不过如此。

实际上北宋当时常年要与西夏和辽国战斗,防备西夏和大辽,西北和东北的边军才是北宋最精锐的部队,身经百战,而此次童贯统率的就是宋徽宗从西北前线调来的精锐部队,江南地区的地方军战斗力与西北精锐部队不可同日而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方腊的起义军规模数量虽然很庞大,但由于方腊起义速度很快,其实不过是一群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远不能与北宋精锐边军抗衡,更何况宋徽宗还调派出了十五万北宋边军。

宋徽宗将十五万大军分为两路进击方腊,一路由童贯统率,另一路则由另外一名善于统军的宦官谭稹统率。

其实这两路大军名义上是由宦官童贯和谭稹统率,实际上出谋划策制定战略的是都统制王禀和刘延庆,王、刘二人都是北宋末年身经百战对敌过西夏的名将,只是北宋自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就不信任武将,所以才会让童贯和谭稹挂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童贯和谭稹统军分兵出发,方腊之前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北宋精锐部队和名将,所以当他真正遇到北宋精锐部队时,他就被打得溃不成军了。

二月份王禀收复杭州,方腊族弟方七佛被杀。收复杭州之后,王禀和刘延庆没有直接攻打方腊老巢睦州,而是继续分军进发先收复了大部分被方腊攻陷的州县。

到了三月份方腊已经被打得龟缩到睦州不敢出来,但是王禀根本不给他机会,很快攻陷睦州,四月份方腊被迫退守老家清溪县,这时候宋军名将刘延庆、杨惟忠等人也已赶来与王禀会合一处,王禀和刘延庆认为方腊败亡在即,因此对清溪县发动了总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腊被打的再度放弃清溪县退守帮源峒,四月下旬王禀和刘延庆根本不再给方腊喘息的机会,总攻帮源峒,最终方腊所部全军覆没。

方腊所部七万余人或战死或被擒,基本全军覆没,被俘的起义军被童贯下令就地坑杀,可以说方腊起义失败后起义军结局都十分惨。而方腊被抓的功劳在当时也引起了一阵小风波。

在小说《水浒传》中交代是鲁智深最终擒了方腊,在民间评书中则是武松单臂擒方腊,而武松单臂擒方腊也被现代的影视剧所采纳,因此现在说起来最后谁抓了方腊,都能顺口说出武松单臂擒方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历史上是有位叫武松的人,但这位武松与小说中的打虎武松武二郎事迹完全不同,历史上的武松是杭州府提辖,蔡京的儿子蔡鋆到杭州府当知府,武松为人耿直,不满蔡鋆贪赃枉法,一直与他不和,后来武松受到蔡鋆排挤被罢了官。

当时杭州府百姓都饱受蔡鋆剥削,背后称蔡鋆为蔡虎,武松被罢官之后,更激发了他对蔡鋆的不满,百姓都在骂蔡鋆,再加上武松与蔡鋆的私怨,于是某日武松藏刀于身,趁蔡鋆出门时高喊其名,蔡鋆还没有反应过来,武松就已经冲上来将他乱刀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