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日本广岛一声巨响,为人类带来了持续至今的核能时代。而在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人类始终都生活在浓密的核阴影之下。在那个多彩又寒冷的时代,毁灭人类文明或许只需要一秒钟。

但是人类从不是一个被动等死的物种,即便是在如此绝望的核阴影之下,人们依然选择积极求生。而在诸多求生办法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核战避难所。

美国就建造一个核避难所,光是大门就重达25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核爆)

一、美国的避难所文化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冷战高峰期,世界各国都开始积极的推进自己的避难所计划,美国自然也不例外。但是美国人似乎一直都有着强烈的忧患思维,大量的美国人并不认为自己有资格进入核战避难所。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之后,他们又坚信核战必然爆发,于是这些美国平民展开了积极的自救。在恐惧的驱使下,很多美国人开始在自己家的后院修建“避难所”。这种行为甚至得到了美国官方的支持,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曾提出倡议“一家一个避难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巴导弹危机)

随后财政部开始提供避难所材料的免税政策,国防部向所有公民发放求生手册,社区雇佣专人对避难所的修建加以指导。几乎每个周末,美国人都会在自己家后院挖土。而很多建筑公司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向中产阶级提供代工服务。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避难所中,基本都具备着几种基础性功能,其一是具备卫生间和通风系统,另一方面是具备无线电接收能力和空气过滤系统。在食物和饮用水上,也必须达到至少两个星期的储存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家庭避难所)

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大城市内修建大型避难所,只不过直到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也不过只修建了5座大型避难所。时至今日,这些避难所无论是政府的大型避难所还是公民们的家庭避难所,大多都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往云烟。

但是并非所有大型避难所都被弃置,时至今日美国依然有着仍然在被使用的大型避难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核战避难所)

二、夏延山军事基地

美国夏延山军事基地是如今世界上防备最森严的洞穴军事基地,这座大型军事基地的位置是公开的,但是这里却能够直接承受核弹头的直接命中。也就是说,美国政府有把握在公开夏延山军事基地地理位置的情况下,仍然保证这里在战时不会被敌军摧毁。

这里在1966年正式投入使用,当时正值冷战核恐慌的高峰期。夏延山军事基地的隧道上有着厚达300米的花岗岩山体,指挥所下面则有着巨大的弹簧和橡胶垫。与一般的核战避难所不同,夏延山军事基地并非完全修建于地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延山军事基地)

事实夏延山军事基地仅有一部分处于地下,其他的部分则是掏空了山体建造的。这里有着足够6000人使用的全套三防生存系统,能够在核大战中坚持数个月之久,这与一般仅能坚持两个星期的大型避难所和家庭式避难所大不相同。

因此这里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这里隶属于美国国防部,当核大战真的爆发的时候,美国三军统帅(总统)和美国军方的重要人物将会进入夏延山,因此夏延山军事基地也就是美军在战时的“神经中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延山军事基地)

这里在被交付使用后,一直都是北美防空司令部的所在地,在911事件爆发之后,小布什的幕僚曾经强烈建议小布什进入夏延山军事基地。小布什虽然最后没去,但是夏延山军事基地却还是以发布了“全美飞机停飞令”而闻名全球。

在电影《独立日2》中,在全球遭受外星人袭击之后,美国总统便第一时间撤退到了夏延山军事基地,这一点是符合逻辑的。当夏延山军事基地厚2米,重达25吨的大门被关闭之后,整个夏延山军事基地便会彻底断开和外界的一切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延山军事基地)

基地的最下层有没有被扩建,基地到底能够承载多少人生活多少天,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对于我们来说,夏延山军事基地就是一个“黑箱”。

而在我们中国,也有着类似的设施……

三、816工程

1966年,就在美国避难所热正在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国也在重庆开启了“816工程”的建设。而816项目,事实上也就是我们的“夏延山”。这里位于中国重庆市涪陵区的白涛镇,位于崇山峻岭之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有人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16)

这个避难所长达20公里,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而上海市的土地面积仅仅只有0.63万平方公里。在816工程的洞室内,足够建造大型足球场和20层高的楼房。这项工程,共花费7.4亿元人民币,那可是六十年代的7.4亿!

参与建设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达到数万人,这里曾经承担了我国的大量核研究项目。之所以816洞体要做得这么大,这么深,则是因为这里必须能够承受100万吨当量氢弹的当空爆炸,或者1000磅炸弹的直接命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16)

洞体内厂房进洞深度必须达到400米以上,顶部覆盖层厚度必须达到200米以上,任何炸弹都难以打击洞体内的厂房,或者说是“一座城市”。1984年底,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816工程也被停工。

截至停工时,816工程以完成85%的建设工程以及60%的安装工程,洞体基本可用。直到2002年,工程才对外公布,2010年对外开放,2016年成为红色旅游景点。

虽然816洞体今天已经不再作为军事基地使用,但是只要有需要,其随时可以被继续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16)

而在我国的大漠和高原山脉之中,究竟还有没有其他类似于816工程的项目,没有人知道。毕竟2002年之前,也没有人知道816洞体的存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有能力进行这样的建设。

参考资料:

[1]冉启蕾.揭秘大山深处的816核工程[J].红岩春秋,2020,(12):27-30.

[2]点兵堂.“深挖洞、广积粮”:冷战时期美国的民间避难所文化[J].科学大观园,2017,(09):42-43.

[3]向修传.核掩体的新生[J].建筑知识,2009,29(03):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