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苦禅

李苦禅,原名英杰、改名英,字超三、励公,1899年1月11日出生于山东高唐县李奇庄,自幼爱好武术和绘画。1919年,他只身到北京求学,举目无亲且身无分文的他,落脚于慈音寺、靠从舍粥棚里取粥度日。从此,他成为一个居士,号超三,法名苦禅,以法名行世。

具体到苦禅的名字,其子李燕给出的说法是:当初在学校画炭画,木炭笔迹不用橡皮擦干,而是用学校发给学生的馒头蘸,蘸到最后,馒头上都是木炭灰。家境稍微好点的学生,都把馒头扔了,当时李苦禅不舍得扔。每到中午下课,同学们去吃饭时,他就躲着把黑馒头吃了。当时,有个叫林一庐的同学见他这么苦,就送了他一个绰号“苦禅”。

李燕介绍说:为了凑生活费,李苦禅在上课之余要卖苦力拉洋车。当时,他不跟穷车夫抢地盘耽误人家挣钱,而是跑西山的黑道儿。那里常有劫匪出没,李苦禅就在腰里缠着七节鞭。跑着跑着,半路劫道的、跟他打过两回交道后,便传开了“有个山东大个儿,可别惹他,他有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的李苦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白石与李苦禅

后来,北京大学附设了一个“留法勤工俭学会”、招收半工半读的学生。李苦禅就报名参加了。那时,他们半天学习法语和绘画、半天从事机件加工之类的实习。在机件加工车间,李苦禅结识了一位来自湖南湘潭的同学,两个人都是农家子弟,相处无忌。这位同学就是毛润之。

很多人都知道李苦禅是齐白石的得意弟子。说起他拜白石老人为师,李苦禅曾经介绍过:当时自己想找个师傅学国画,于是就“把京城国画画师都滤了一遍”,最后选择了名气还不大的齐白石,他觉得白石老人好。

1923年的秋天,尚未毕业的李苦禅径去北京西三道栅栏6号、敲响了齐白石家的门,“齐老先生,我特别喜欢您的画,想拜您为师。但我这穷学生也没什么可以孝敬您,等我毕业以后,找着事情做了,我再好好孝敬您。”

当时,白石老人已年近六旬了,他从李苦禅的身上看到了年轻的自己,于是就点头应允了。李苦禅赶紧跪下磕头,那时因为太激动、脑袋在墙上蹭上一大块白灰。就这样,李苦禅成为白石老人门下第一位登堂入室的弟子。

李苦禅从国立北京艺专毕业后,先后在杭州国立艺专、国立美术学院(北平国立艺专)任教,声名鹊起、成为美术教育家,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

解放初期,国立美术学院并入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美术界一些人认为“花鸟画是资产阶级欣赏的画,不能起到宣传无产阶级思想的作用”,李苦禅因此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李苦禅与夫人李慧文结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苦禅和妻子李慧文

那时,他被安排每星期只在陶瓷系教学生画瓷器、共两节课,每月“80斤小米”。后来调到“120斤小米”(当时以小米价折合人民币发工资)。生活非常艰苦。

1950年暑假,李苦禅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喝醉了酒,挥笔用草书写了封长信给毛主席,述说了个人的困难处境。他在信的开首这样写道:“毛泽东主席:如今我的困难蒋介石不管了,所以我找您来管……”然后还有,“余乃堂堂教授、却被剥夺讲课之权利”、“共产党理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言辞,比较激烈。

没想到,主席很快就派秘书田家英到他家来慰问,并带着写给徐悲鸿院长的一封信;信中说:“悲鸿先生:有李苦禅先生来信,自称是美术学院教授,生活困难,有求助之意,此人情况如何,应如何处理,请考虑示知为盼。顺颂,教祺(李信附陈)。毛泽东。1950年8月26日。”

这封信当天即转给徐院长。徐院长有了主席的支持、在这年十月,即每月给苦禅的工资增加到“五百斤小米”。1983年6月11日,李苦禅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去世。数十年过去,如去愿大师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