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中国重庆汽车论坛上,关于“内卷”的讨论成为热点。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个曾经的新兴领域,如今正站在价格战的风口浪尖,各大车企高管纷纷就市场“卷”的现象发表看法,观点各异,但均聚焦于行业如何健康发展、如何在这场变革中立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作为乐观派的代表,对“内卷”现象持开放态度。他认为,“卷”是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是过剩经济下的必然产物。他强调,企业家应积极拥抱竞争,通过技术创新和用户为中心的策略,推动行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王传福的观点,其实揭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在高速发展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价格战虽然激烈,但正是这种竞争推动了企业在技术、品质、服务等方面的提升,从而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同样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卷”是良币驱除劣币的过程,是行业自我净化的手段。他看好未来中国品牌在竞争中崛起的前景,认为“卷”将推动中国品牌达到新的高度,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长安汽车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其观点无疑具有代表性。朱华荣的乐观,来源于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深厚信心和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

这两位乐观老板背后是销售数字的乐观。今年前五个月,比亚迪和长安汽车分别斩获了销售数据的前两名,比亚迪累计销量达1271325辆,长安汽车1109038辆,显示了强大的向上突破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常的是,也有车企高管对“内卷”现象持谨慎态度。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指出,“中国汽车工业的内卷程度全球第一,价格战一浪高过一浪”。他认为,这种现象既是好事也是坏事。一方面,它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过度的价格战可能导致企业忽视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建设,从而影响行业的长期发展。李书福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销量,确实存在忽视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现象。当然,“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就是偷工减料”来概括当前市场的竞争也有失偏颇。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论坛上进一步阐述了价格战对企业的影响。他强调,由于每家企业的规模不同、自身情况不一样,在价格战中应量力而行。他建议企业在年度大改款和新产品推出时考虑价格下调策略,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李云飞的建议体现了企业在价格战中的理性思考和对消费者利益的关注。

实际上,比亚迪的价格策略背后蕴含着两个深思熟虑的前提。首先,随着电池原材料成本的逐步降低,比亚迪能够灵活调整其产品价格,以反映成本变化并回馈消费者。其次,这一降价策略并非简单的成本削减,而是伴随着配置的升级。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比亚迪不仅未削减成本,反而增加了投入,增添了如12伏磷酸铁锂启动电池等高级配置,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其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也展现了比亚迪对于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的追求。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价格战虽然激烈,但正是这种竞争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这就像当年的家电产业一样,入世之初,汽车工业有保护,家电工业没有保护,通过技术竞争与价格竞争,现在,中国品牌屹立于全世界的第一方阵,甚至击溃了日系与欧美品牌。

历史是值得回味与品味的,有时虽然过程艰涩,但最终都是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