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根据最新研究不断修订,更多资料,可关注公号:肝病梁韬

一、传染性:

乙肝是DNA病毒,病毒均具有传染性。

乙肝的传染强度跟病毒的HBV-DNA复制正相关。

根据乙肝母婴阻断指南,可简单分为两个级别:

弱:DNA ≤ 10 E+ 5

强:DNA ≥ 10 E + 5

二、被感染风险:

① 病毒具有传染性,由于免疫系统的存在,不是所有人被传染后就会感染上乙肝。根据人体免疫系统和病毒传染性高低,可简单进行评估(被感染风险高到低):

1、未接种疫苗和阻断的婴儿 (儿童<5岁) + 家庭中有乙肝患者包括(母亲、父亲、直系亲属)

2、免疫缺陷、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的病人+ 家庭或周围人群乙肝患者

3、成年人+从未接种乙肝疫苗并无表面抗体+配偶乙肝病毒传染性强

4、成年人+从未接种乙肝疫苗并无表面抗体+ 配偶乙肝病毒传染性弱

5、成年人+ 从未接种乙肝疫苗并无表面抗体+ 同事、同学、朋友、陌生人乙肝病毒传染性强

6、成年人+ 从未接种乙肝疫苗并无表面抗体+ 同事、同学、朋友、陌生人乙肝病毒传染性弱

② 解释说明:

1、从1到6,被感染风险逐渐降低。

2、被感染风险是跟免疫系统有关系。免疫缺陷疾病,还有婴幼儿免疫系统都不健全。

3、梁韬医生的观点认为从第3项开始几乎就没有被感染的可能了。

③ 根据目前的研究和免疫学原理,以下人群感染乙肝可能性趋近为0:

1、接种疫苗并成功进行母婴阻断的婴儿 (儿童)

2、成年人+现在或曾经乙肝表面抗体>10IU/ml

3、无乙肝的成年人+明确接种过乙肝疫苗

3、乙肝病毒体外生存时间:

根据一些研究显示:乙肝病毒在高温达到100℃的情况下,基本只能存活8~15分钟;在气温达到65℃时,大约可以存活10小时; 37℃的环境下,可以存活7天;30℃~32℃的环境下,至少可以存活6个月;气温-20℃的话,则可以存活15年左右。

4、传染与被感染、感染后慢性化:

指南(课本)描述: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比如共用静脉针具,共用牙刷和剃须刀也需要注意),而共用碗筷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染乙肝。

传染,是一个过程。是病毒,从宿主A到宿主B的过程。

被感染,是一个既成事实。是病毒,从宿主A已经到宿主B,并且在宿主B定植和繁殖。

传染与感染的关系,就像古代士兵攻城,攻城是一个过程,能不能攻城成功就是一个事实。我们的免疫系统就是一个完美的城墙,只要它没有问题,永远不被攻破。

目前,指南已经修订了“5岁以后被感染乙肝慢性化为的可能性是5-10%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新生儿及 1 岁以下婴幼儿的 HBV 感染慢性化风险为 90%”。这里没有再提1岁以后,或者没有接种疫苗的情况。

梁韬医生认为,成年后被感染慢性的化的可能性极低,那么,性行为导致乙肝被感染的逻辑就不成立。

当然,有个别案例提到成年后被感染,但是否有免疫系统缺陷,当时抗体滴度多少,都没有明确。

至少,我们可以明确一点,抗体滴度>10IU/ml,被感染风险就趋近于0。

参考文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