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的一天,朱元璋找来刘伯温,笑着询问:“你觉得胡惟庸当丞相怎么样?”刘伯温语气严肃地回答:“胡惟庸现在是一头小牛,但他一定会摆脱牛犁的束缚!”不料,就是这句话让他惨遭杀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基,字伯温,从小聪明好学,过目不忘,12岁考中秀才,众人皆称其为“神童”。

元末乱世,刘伯温看不惯元朝统治黑暗,隐世于乡野之中,寄情山水。

1360年,朱元璋听手下人说起,刘伯温博览全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观天象,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急忙派人去请。

刚开始朱元璋当刘伯温和其他谋士一样,也没有多在意,可一件事的发生,彻底改变了朱元璋的看法。

当时对战陈友谅,太平失守,朱元璋召集谋士商量对策,很多人嚷嚷着逃跑,刘伯温站出来,语气坚决,掷地有声地向朱元璋说道:“所有主张逃跑的人,都应该杀掉,陈友谅骄傲自满,可以诱敌深入,将其歼灭!”

朱元璋眼睛“唰”的一下蹦出亮光,心想刘伯温想法和自己不谋而合,可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

朱元璋按照刘伯温的计谋,诱敌深入,陈友谅果然上当,于龙湾败走。

1363年,小明王韩林儿被围困,悄悄向朱元璋发出求救。

刘伯温以朱元璋将来要称王为由,苦口婆心劝说朱元璋不要救,这是陈友谅设的圈套,就等着咱们上钩。

朱元璋异常愤怒,不愿听刘伯温的,结果致安丰失守,朱元璋悔不听刘伯温之言。

此后,朱元璋都和刘伯温商议,可以说之后朱元璋每一次的胜利,都离不开刘伯温出谋划策,可以算是明朝的第一功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368年,朱元璋单独找来刘伯温,开始以拉家常的语气问道:“如果换掉李善长,你觉得杨宪这人当丞相怎么样?”

刘伯温马上回答:“此人有丞相才能,但没有丞相的气量。”

朱元璋接着问:“那汪广洋呢?”

刘伯温不假思索的说:“此人很浅薄。”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刘伯温一眼。

“胡惟庸如何?”

刘伯温抬头看了朱元璋一眼,语气严肃地说道:“胡惟庸现在是一头小牛,但他一定会摆脱牛犁的束缚!”

刘伯温不知就是这句话,让他没有办法安享晚年。

一场简单的谈话,看起来是问丞相人选,何尝不是朱元璋的试探,刘伯温对这几个人分析到位,了解透彻。

刘伯温没有意识到,打仗时需要他运筹帷幄,但现在身份不同了。

自这之后,刘伯温不再得朱元璋的信任。

刘伯温也渐渐看出朱元璋对自己的疑心,顺势请求告老还乡。朱元璋准了。

刘伯温回乡途中,经过谈洋地区,发现这里治安混乱,盗匪横行,百姓苦不堪言,随即让儿子上奏给朝廷,请求派兵巡视。

此时,丞相是胡惟庸,胡惟庸心里暗暗记恨刘伯温曾经说的话。

胡惟庸满怀恶意地向朱元璋说:谈洋这个地方,刘伯温准备建陵墓,这里有王气。

朱元璋本来疑心就重,听了这话勃然大怒,心里想:刘伯温你是准备,等着日后子孙谋反反呀!

于是,朱元璋下令扣了刘伯温的退休金,以示警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温没办法,只能急忙赶回京城,待在朱元璋眼皮底下希望解除朱元璋的猜忌。

但这次,刘伯温错了。

1375年,刘伯温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去探视,胡惟庸心想报仇的机会来了,就趁机给刘伯温下毒。

不久之后,刘伯温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不治身亡。

朱元璋称刘伯温为“吾之张良”。可怜刘伯温一生智计多谋,最后却惨死于小人之手。

虽然刘伯温不像电视剧中一样呼风唤雨,但他是一个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不世之材。

民间流传: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