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小明王,而不是演一出禅让的戏码?#

小明王韩林儿是元朝末年,红巾军大起义领袖韩山童的儿子。在父亲死后,被韩山童的战友刘福通拥立为新的起义军领袖。被称为小明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人在乱世,小明王韩林儿的结果并不好。龙凤十二年(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韩林儿死去。 有人说是朱元璋命廖永忠迎韩林儿回应天,船到瓜步时,韩林儿因船翻沉入江中而死。清朝人编撰的《明史》中说,是朱元璋指使廖永忠凿船谋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林儿死后第二年,朱元璋才将这一年定为吴元年。正式脱离龙凤政权,建立自己的基业。为什么,朱元璋不像前面的朝代那样——让小明王禅让帝位给自己呢?非要将小明王谋杀呢?

小编认为,谋杀小明王并不是朱元璋的主意,而是朱元璋手下自行主张。

第一:小明王在位的时候,就已经成了一个傀儡。没有任何一股真心拥戴他的势力!

韩林儿刚被拥立为小明王的时候,就没有掌握实权。杜遵道受韩林儿恩宠掌握实权。刘福通很嫉妒他,暗地里命令披甲的士兵捕杀了杜遵道,然后自封丞相,加太保,从此刘福通掌握了大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福通掌握大权以后,以韩林儿的名义攻击元朝朝廷。发起北伐!刚开始的时候,非常顺利,差一点推翻了元朝朝廷。但是,在元朝朝廷的反扑和张士诚的联手打击下,刘福通手下的兵力损失殆尽。龙凤九年,张士诚手下将领吕珍包围安丰,城中人相食,小明王哭泣,刘福通遣人求救于名义上是韩宋政权江南行省丞相的朱元璋。朱元璋接到命令后,准备亲自前往救援!

刘伯温劝谏:“不宜轻出,假使救出来,当发付何处?”

朱元璋却认为:“如果安丰被攻破,张士诚的势力就会更强大。”于是亲自率军前往支援。吕珍得到庐州左君弼支持,极力拒守,被元璋军击败,吕珍与左君弼逃遁。朱元璋遂救出韩林儿。朱元璋拟将韩林儿安置于应天府,诸将亦议于中书省设御座奉韩林儿。刘基说:“彼牧竖耳,奉之何为!”暗中秘陈天命!朱元璋于是将韩林儿安置在滁州,营建宫殿让他居住,更换其左右宦官侍从,待遇甚厚。

从这些记载中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朱元璋,对于韩林儿还是非常尊重的。最起码,朱元璋还在犹豫,是否杀掉韩林儿,取而代之!?那么,为什么朱元璋会犹豫呢?这是因为韩林儿还有一个巨大的名义——红巾军起义首领。当时,元朝朝廷还没有被推翻。南方一带还有张士诚、方国珍、陈友谅、明玉珍等割据势力!韩林儿还有一定的号召力。朱元璋想利用韩林儿,与元朝朝廷和这些割据势力对抗!同时,朱元璋对于自己手下的文臣武将们,他们对韩林儿的态度是否一致。还有一些猜疑!

但是,朱元璋手下的谋臣武将,对于杀掉韩林儿却出奇一致——所有的文臣武将都是朱元璋亲自招募的。就好比一个人组建了一家公司。从建立到融资,都是总经理自己操控的。到了将要上市的时候,大家作为原始股东,自然不希望有外人来分割自己的利益!

最先出来的是刘伯温。刘伯温是元代进士出身。也是当时投靠朱元璋的,江浙文人领袖。他最先想到的就是,快速融入朱元璋的心腹范围中。所以,他拼命鼓动朱元璋,除掉韩林儿!刘伯温也意识到,韩林儿这个人,只不过带着一个领头人的名义。没有任何势力支撑!这种名义已经阻碍了朱元璋的发展。

朱元璋攻下攻下应天,改名南京后。派遣廖永忠前往滁州,护送韩林儿来南京。廖永忠是韩林儿被害案的直接凶手。廖永忠是安徽巢湖人。按照当时的地理位置分配。属于淮西武将一边。刘伯温虽然是朱元璋的首席谋臣,但是,不可能调动他。淮西勋贵,属于朱元璋的原始势力——大都是朱元璋的同乡。他们更加希望,朱元璋更进一步!

朱元璋可能默许了文臣武将对韩林儿的谋杀,但是,并没有直接指使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