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在这个世界的人,包括你我,无时无刻不渴望成长,脑海里都有一致的问题:“如何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现实和梦想是有差距的。我们习惯带着“解决问题”的思维去这样做:审视自己→找出问题→分析(夸大)问题严重性→制造压力→产生动力。

“我现在好胖,再不减肥就嫁不出去了!”

“我沟通能力好差,再不提升可能永远升不了职!”

“我拖延症好严重,总是最后一刻才急忙做事,再不改,人就废了!”

总以为从头到脚狠狠把自己批评一顿,找到身上的问题,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迫使自己发生改变。

事实上,按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做事,只能适得其反,不但使人获得不了持续的动力,反而让人产生严重的焦虑,更容易懈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减肥,信誓旦旦要晚上不吃饭,坚持了2天,第3天就扛不住了,陷入“吃or不吃”的选择焦虑,内心被折磨的体无完肤,最终决定饱餐一顿。

然后陷入自责的焦虑,发誓再次减肥,周而复始,压力和焦虑不断替换,不说最终减肥是否成功,但过程真不堪回首,让自己活的身心俱疲。

显然这种思维方式不可取,若想不让生活过得很累,我们不妨尝试用“创造型”思维。

创造型思维,自己想要什么,就努力去创造什么,让“期待”给自己带来动力。

再拿减肥举例子,做的是同一件事,但思维不同,带给人的心态则截然不同。

解决问题思维:我太胖了,是我贪吃不运动的问题,必须改掉。

从一开始认为是自身的问题,每天逼自己节食和运动,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一旦偶尔破戒,让问题再现,就会让人陷入沮丧和焦虑。

创造型思维:我想变瘦,穿更好看的衣服,变得更帅或(漂亮)点。

有了这种美好期待,同样是节食和运动,但内心知道在为热爱的事情努力,能激发自己产生更大的动力。

很多人觉得是不是太简单了吧,只需要改变下想法,就能产生这么大的差别?

是的,请相信心理学的力量,很多时候是我们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当然,即便带着“创造型思维”去追逐自己想要的样子,在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很多人就又会钻入解决问题思维的牛角尖,“只有解决问题才会好!必须一次性消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思维会让人陷入内耗,影响个人成长前进的步伐。

比如减肥,不允许自己吃任何高热的食物,一次也不行;克服拖延,任何工作都必须按时完成,哪怕自己再忙;坚持早起,哪怕身体不舒服,必须起床。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很多“没有被解决掉”的问题,即便是比尔盖茨、马云等名人也不例外。

人的成功,不一定非得解决掉身上所有问题,要学会与问题相处,我们不一定要解决它,只需要减少它给生活带来的坏影响,就可以了。

只要问题出现的频率再慢慢的变少,我们可以带着带着“问题”一起生活。

减肥有了成效,偶尔吃顿火锅犒劳一下;不重要非紧急的工作,晚点交付没啥问题;周末睡个懒觉,偷懒一下也无妨。

随着时间的推移,认知的提升,过去的问题可能就不是问题了,这就是成长的缘故。

成长一直是符合“小步子原理”的,一天一天,一步一步,不断聚集小步子的力量,才能扭转命运的曲线,为自己每天都能学习成长,点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