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职没多久的小王,因为手头的报告质量不佳,被领导批评了一顿后,自己瘫坐在办公位,郁郁寡欢。

同事老周是个热心肠,便跑过去安慰小王:“没啥大不了的,我刚进公司时也经常挨骂,和你差不多,慢慢就好了!”

谁知小王站起身来,气呼呼地说:“谁和你一样啦!”

老周郁闷了,自己出于好心安慰,小王非但不领情,反而把自己整出“内伤”。

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好心被当成驴肝肺”的经历?其实很多人都碰到过,要么觉得自己不会安慰人?要么觉得遇人不淑?其实,都不是!你和对方都没恶意的,只是你的方式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别人遭遇痛苦时,我们习惯性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却没有全心全意地倾听他人的情感、探索并满足他的需求,这就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甚至认为你的行为伤害了他。

现在,我们来盘点下“安慰”的常见错误方式。

1、“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老周给小王所传递的,就是这层意思。但小王会误认为老周觉得自己太敏感了,一点批评都经受不住!

2、“我比你更惨,你这都不算事儿。”

这句话,属于典型的“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无形中让对方觉得自己心灵脆弱、抗力能力弱。

3、“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

人与人的差别比人和动物的差别都大,这种安慰给人的感觉,太客套,太官方了,一看就是不走心的安慰。

4、“需要帮忙,你尽管说。”

标准的口头客套话,当别人难过时,自己也不知道想要什么?不是等你来摸索的吗?但你这动动嘴皮子就完事了,还心里落个安稳:“不是不帮你,是你没说呀。”

5、“你应该放下……,首先做……然后做……”

你充当智者的角色,给对方大讲特讲道理,这是典型的没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感受,人家现在都没心情,啥也听不进,你还像个和尚念经似的,能不烦吗?

6、“你做的不对,一二三四五”

对方确实有过错的地方,但你也得挑时候再和对方复盘,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还火上浇油,说不好听的,对方要么不搭理你,要么就K你一顿。

各位小伙伴,快对标下自己过去的行为,是否“安慰”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别人遭遇痛苦时,我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倾听!

法国作家西蒙娜薇依说过:“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哪简直奇迹;那就是奇迹。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

学会倾听是极难的一件事,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多加练习,才能真正给痛苦的人给予有效的帮助,具体怎么做呢?有几个妙招分享给大家。

1、呆在原地,别急于行动

当一个人遭遇痛苦时,控制自己的惯性行为(提建议、安慰或表达自我感受和态度)。

2、全心全意倾听

让对方将所遭遇的痛苦完全倾诉出来,你要做一个忠诚的倾听者,适时给予反馈,表达认可的感受。当对方表达过后,痛苦就会消失一半。

3、找到痛苦的根源

倾听的过程,不是让你一味地点头,而是用心记录对方痛苦的点,很多时候人的痛苦都是感性蒙蔽了理性,会扭曲一些事实,做出错误的判断,导致自己不知道为什么痛苦。

这时,你要起到引导者的角色,适时帮对方找到痛苦的根源,比如“小王,你觉得,领导批评你是让你难受的主要原因吗?”对方会开始思考,让大脑慢慢回归理性,最终会找到痛苦的根源。比如小王工作做得不好,是自我质疑工作能力产生了沮丧。

4、帮他人找到答案

佛家曾有种说法,心魔还得自己解。所以,当别人遭遇痛苦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倾听,帮助对方找到痛苦的源头,然后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只要让他去主动思考,才会是有效的答案。

还拿小王的例子来说,小王对目前的工作能力不满意,那解决的问题变得清晰而聚焦:“如何快速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

这就好解决了,一起分析工作中的短板,利用SMART原则制定目标和任务,再用PDCA原则去落实计划,齐活,那小王的日程满当当的,还痛苦啥,直接干活去喽。

写到这里,就结束了,有没有摩拳擦掌,准备小试牛刀的小伙伴,赶紧动手吧~喜欢的,请你动动大拇指,点个赞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