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们,如果来到浅浅的河道玩耍,就能发现各种各样的河鲜,它们的营养十分丰富,对水的质量也极高,只是当时没人把它们当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代变迁,曾经常见的河鲜渐渐成了一种稀罕物,有的逐渐走向了“消失”的边缘,有些因为各种原因让人不敢再食用,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石爬子鱼

提起石爬子鱼,许多老一辈的人都会怀念起那个简单美好的年代,而它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大概率与他喜欢趴在石头缝里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这种鱼的个头不大,但它的味道却极其鲜美,肉质细嫩,因此成了餐桌上的美食,也是许多人爱吃的河鲜。

不过石爬子鱼自身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身上长着尖刺,一不小心被刺到就可能流血,处理石爬子鱼也变成一件麻烦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烹饪石爬子鱼时,人们还要注意掌握火候,毕竟石爬子的鱼肉偏嫩,倘若没把握好时间,煮的时间过长,就会把鱼身肉给炖烂,到时候恐怕只能吃鱼骨头了。

到了今天,石爬子鱼已成为稀有物种,价格据说翻了至少几十倍,想要再尝一口那熟悉的味道,恐怕并不容易。那么石爬子鱼的数量为何减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面提到过,河鲜对环境要求较高,而石爬子鱼呢?它就需要清澈见底的水环境,所以的消失,与生存环境改变脱不开关系。

起初人们对石爬子鱼没那么感兴趣,可随着时代发展,不少人发现了石爬子鱼的肉质鲜美,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他们加入捕捞行动中,这就让导致石爬子鱼数量锐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许多地方的水质也远不如从前那般清澈,根本不适合石爬子鱼生长,数量也会大幅减少。

中华刺鳅

中华刺鳅,也就是刀鳅鱼,许多人喜欢叫它“泥鳅王”,是一种集营养、美味于一身的河鲜。

它们拥有光滑无比的身体以及非常细腻的肉质,在厨师手中,无论是红烧、炖汤还是清蒸,都是美味佳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七十八年代,中华刺鳅数量还是蛮多的,但却并不招人稀罕,甚至被许多人嫌弃,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鱼鳍比较锋利,没有多少人敢直接碰它。

就算人们钓到中华刺鳅,也没多少人吃它,或者把它剁碎喂给鸡鸭等牲畜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让人想不到的是,如今中华刺鳅来了个“咸鱼翻身”,价格疯狂上涨,野生的50块钱都不一定买到一只,而它们的身影越来越难寻觅,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种河鲜。

之所以演变成如今这种局面,一方面跟人类捕捉有关,再者就是中华刺鳅对水质要求较高,现代水质环境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与几十年前相比,仍有些许差距,数量也就随之锐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网友反映,野生中华刺鳅体内可能含有一些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因此,许多人对这种曾经的美味鱼类产生了忌惮,宁愿舍弃美味也不愿冒险。

芝麻剑鱼:从“土豪”鱼到濒危鱼

再来说说最后一种河鲜——芝麻剑鱼,一听名字就觉得高大上,事实也确实如此,它们曾是许多人心中的“土豪”鱼,一只能卖上千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广西那片生活的人们,几十年前很容易见到野生芝麻剑鱼,现如今已然称为濒危物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什么它的身份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呢?

由于体型较大、肉质细腻等特性,许多人都想品尝芝麻剑鱼的美味,于是捕鱼者们纷纷下水争相捕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点需要注意,芝麻剑鱼背鳍和胸鳍部位分布许多小刺,人们一旦被它刺中,极有可能中毒,被刺中部位瞬间传来剧痛,这时需要及时上医院找医生求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么看来,芝麻剑鱼确实是一种可怕的生物,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看重它们的利益,大肆捕捉,久而久之,芝麻剑鱼的数量开始骤减,市场价格随之增高,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人们过度捕捉以外,栖息地的破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芝麻剑鱼喜欢在水草丰茂的浅水区生活,而这种环境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逐渐被破坏。

这三种河鲜的减少,警示我们要珍惜自然的馈赠,保护生态环境。

希望我们每个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应关注环境保护,减少污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对此,各位有什么想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