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夏三虫”

金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天到了,将有三虫出现:跳蚤,蚊子,苍蝇。鲁迅因此作《夏三虫》一文:“跳蚤的来吮血,虽然可恶,而一声不响地就是一口,何等直截爽快。蚊子便不然了,一针叮进皮肤,自然还可以算得有点彻底的,但当未叮之前,要哼哼地发一篇大议论,却使人觉得讨厌。如果所哼的是在说明人血应该给它充饥的理由,那可更其讨厌了,幸而我不懂……苍蝇嗡嗡地闹了大半天,停下来也不过舐一点油汗,倘有伤痕或疮疖,自然更占一些便宜;无论怎么好的,美的,干净的东西,又总喜欢一律拉上一点蝇矢。但因为只舐一点油汗,只添一点腌臜,在麻木的人们还没有切肤之痛,所以也就将它放过了。中国人还不很知道它能够传播病菌,捕蝇运动大概不见得兴盛。它们的运命是长久的;还要更繁殖。”

高考适逢夏季,于是乎,高考语文便有了相对应的“夏三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考语文的第一类“砖家”具有跳蚤的某种属性,爱偷偷摸摸地上窜下跳。他们每每在高考或前或后为下一轮生源争夺战与下一轮高考成绩辉煌“未雨绸缪”而串门于各名牌初中而私传见不得人的新高一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真经”——

比如,围绕中考语文的重头戏写作,为初三考生做假大空精准指导,认为写作有两个核心问题,即‘写什么’与‘怎么写’,考生要想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必须在‘写什么’上有所作为,因为阅卷过程中更关注的是写作内容,而不是写作技巧。其实,“写什么”与“怎么写”本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根本无法分开,而正是一些笔盲名师大谈“凤冠、猪肚、豹尾”,奢扯“开头结尾而首尾呼应”,乱弹“九步构思法、六步成段法、五步成文法、六步构思法、五步成段法、新‘五步成文法’”……莘莘学子才因此进入了荒唐绝伦的“怎么写”的死胡同。其实,对于一个作家型的语文教师来说,把“写什么”与“怎么写”一若宰割猪牛羊肉一样一刀为二,那不啻天大的笑话。母庸讳言:“完美的形式,对一部作品而言当然重要。形式是内容的表达方式和手段,没有形式的凭借,再精彩的内容也难以呈现出来。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苦吟诗派’,‘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执著专注可见一斑。必须承认,在‘写什么’已经确定的前提下,‘怎样写’是决定一部作品高低成败的关键。在文学艺术的发展演进中,形式的自觉是文艺创作渐进成熟的重要表征。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对形式问题的探求和创新,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文艺的发展进步。”其实,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早就阐述清楚了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考语文的第二类“砖家”具有蚊子的某种属性,爱唧唧歪歪地吸人鲜血。他们常常在高考作文“马前炮”阶段唠唠叨叨而令人厌恶——

“指点文题趋向、论述题型特点”,这是高考蚊子唠唠叨叨的第一点。高考作文经历了一个由命题作文而材料作文而话题作文的过程,为了辨清这三种题型的不同之处,很多为人师者作了淋漓尽致的个性化分析,可它们的区别之重要性,对于一个具有一定写作功底的学生来说,似乎微不足道。质言之,“命题”相对来说是抽象的,“材料”与“话题”相对来说是具象的。“命题”转换成“材料”或“话题”只不过是抽象则具象之,换句话说大约就是把高度概括化的意蕴相对具体化;反之则不过是具象则抽象之,换句话说大致就是将相对具体化的语义高度概括化。“腹有诗书”者“气自华”,由抽象而具象抑或由具象而抽象,仅仅是一个行文的思维走向问题。至于“材料”与“话题”之间,只要将“以……为话题”一句删掉,两者就不分伯仲了。喜欢变所谓“审题”戏法的人,往往是只在课堂上出题,发号施令,自己却从来不审题写文章的下三滥。

“关注生活、关注人生”,这是高考蚊子唠唠叨叨的第二点。生活与人生当是交叉的,是文章的本源;不可设想,写作有一天与生活与人生分道扬镳将会是怎么一个样子。那一定是花狐鬼怪,可那也是生活与人生的一面镜子,也是生活与人生的曲折反映,诸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人类历史上有自然性神话与社会性神话两个阶段;如果没有自然的威压,何来《夸父逐日》;如果没有社会的压迫,何来《西游记》。有人说:“画鬼容易,画人难。”其实画鬼亦难,既要有人的共性,又要有鬼的个性;否则,就不能产生共鸣。喜欢变所谓“感受”戏法的人,常常是言不由衷说假话,无病呻吟动感情的人。这种人写文章闭门杜撰抑或剪剪贴贴“二道贩子”做惯了,以为别人亦是此等下流货色,于是演绎着一个无需演义的话题:吃下去的饭经过消化是会变肥料的!

“讲究格式、注重技法“,这是高考蚊子唠唠叨叨的第三点。 名为首尾呼应者,实为“穿靴戴帽”,乃“画蛇添足”;名为内容充实者,实为“脑满肠肥”,乃“滥竽充数”;名为文采斐然者,实为“刀光剑影”,乃“辞不达意”;名为思想深刻者,实为“标语口号”,乃浅入深出;名为“情有独钟”者,实为小猫咪咪,乃装腔作势;……这一系列在擅长写作者看来匪夷所思的作文“怪招”,竟然约定俗成,成了一些阅卷人心中判分的准则。欲在应试中搏得好成绩,必须摸索他们的心理,展示亮点。喜欢变所谓“花招”戏法的人,每每是一不操麻将、二不打扑克,似乎“家有三斗粮,‘甘’做孩儿王”的人,但匮乏天然素质,将文章纳入了僵化的机械性操作之中,形式成了内容的牢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考语文的第三类“砖家”具有苍蝇的某种属性,爱舐人油汗、伤痕或疮疖。他们往往在高考作文”马后炮“阶段弹冠相庆而山呼万岁——

每年高考语文卷一露“尊容”,就会有好事之辈(不乏某些自己还不知如何写,每年批阅高考作文实施人们嬉谓的“南京大屠杀”的特高级名师们),出来高呼:“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别出心裁!”一如祥林嫂般重复罗嗦。其实,他们绝不是在阿谀题目,而是在溜须命题者;与貌似居高临下、非同凡响的高考命题者不谋而合,不正证明了自己的高明吗?这是囊中羞涩、腹内空空者的惯用伎俩。可作充足理由式的推论,设若有人假说“上洗手间”是某名家的刻意命题,他们亦一定会挖空心思论证撒尿与拉屎话题的存在价值。比如,2001年的高考作文题符合“以德治国”的思想,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可喜可贺,但除此之外,好象并无特色可言,尤其是那些振臂呐喊者们神乎其神的“望‘题’生义”之“特色”。反倒由于它的通俗性或曰普遍性,给缺乏“诚信”者以写“诚信”缺乏“诚信”去宿构“诚信”的机会。有心人不难发现,2001年第三期的《译林》里刊登了戈林的微型小说《信任》,高考前四天即7月3日的《报刊文摘》第三版中刊摘了有关“诚信”的文章。《中学生优秀作文》自创刊以来,发表的与“诚信”相关的习作举不胜举。“诚信”的约定俗成率实在是太高了,有为师者2001年暑假外游,赴长白山途经延边自治区一条小路,见与高考作文题同名的店铺,或吃或住或行者居然有三家之多,是时,心内戏呼:“高考作文命题手在焉!”韩国人以长白山的天池为祖先发“迹”之圣地,常群聚而瞻仰;那些每年对高考题顶礼膜拜的所谓骨干们倘若知道‘发祥之地’,是否会做出‘朝圣’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考“夏三虫”乃教育行政化的产物,一般潜伏在各名牌高中。一如跳蚤喜欢生长在阴暗潮湿、脏乱、有动物宿主居留的地方,蚊子喜欢生活在屋内的床下、柜后、门后,墙缝以及畜舍、地下室;苍蝇喜欢生存在垃圾堆、水沟脏水、动物尸体、、家禽的饲料(狗猫剩饭、屎)的旁边。

实话实说,眼下的有些名牌高中,实在是“污浊亦能唱清流”者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