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1934年,是红军踏上长征的开始,也是人类历史上伟大奇迹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人类史上一次绝无仅有的史诗式远征,更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悲壮与光荣。

长征途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两万五千里的过程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应该就是“松潘草地”这块吃人的草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长征路上的“死亡陷阱”

只要说到红军长征,那么过草地的事迹是一定会被提起来的,这也是长征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了。

许多红军都被这片草原夺走了性命,他们永远的留在了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先后三次过草地的“李伯钊”,在回忆起那段日子的时候,提到的最多的词就是“绝望”。

1935年8月份的时候,红军在爬过雪山之后,到达了位于四川西北部的松潘草原,这里是连接青藏高原的重要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于雪山来说,草原应该是比较轻松的路程了。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松潘草原,虽说一眼看上去的高度差是非常小的,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平坦的,可是背地里却“暗藏杀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一路征战、饥寒交迫的红军来说,这里几乎上就是一个“死亡陷阱”。

松潘草原的天气是非常多变的,有时候下暴雨,有时候又是大太阳,而且还经常笼罩着一层蒙蒙的浓雾,很难看清楚自己脚下的路,更是难以辨别前进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仅仅是天气阴晴不定的话,其实相对来说还没有那么恐怖,最重要的是,在这个看似平坦的草原上,却隐藏着非常多的“暗流”。

有时候,看起来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可实际上,草地的下面却是深不见底的沼泽。

红军一旦踩下去的话,那么就会越陷越深,直到最后被沼泽吞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有人用力援救的话,最终的结果就是两人全部被带入沼泽中。

在前行的路上,大家眼睁睁的自己的战友被沼泽吞没,却不能施以援手,而是要用力的活下去,去完成自己身上肩负着的责任。

可以说,许多红军都是带着战友的“那一份力量”坚持下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过草地的时候,其实围绕着大家的,一直都是比较悲观的情绪,为了缓解自己的情绪,大家就会自发的喊口号,让自己的斗志可以重新昂扬起来。

然而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除了要面临大自然的“陷阱”之外,红军还遇到了最“致命”的问题: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草原上的“坚持”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草原应该是比较轻松就可以过去的,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减少战士们的负重,所以大家并没有带太多的粮食。

可是这片草原,却危机重重,更是严重延缓了红军的前行速度,但是却没有充足的粮食可以供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草原上没有任何的人家、没有树木、没有任何的烟火气,可以说,根本没有任何可以寻找粮食的途径。

而在这片草原上,也留下了一件十分感人的“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在进入草地之后,许多红军都得了肠胃病,而指导员便派炊事班的老班长照顾三位生病的小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和预计过草原的时间出现了非常大的偏差,导致整个队伍出现了缺少粮食的情况。

为了让这三位小战士好好养病,老班长经常自己去寻找野菜,然后给小战士们做饭。

忽然有一天,老班长看到草地中的河流里面,竟然有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候,他便把一根缝衣针弯成了鱼钩的形状,然后钓鱼给小战士们吃,但是老班长自己却一点都没吃,甚至连鱼汤都舍不得喝,为的就是让小战士们好好养身体。

最后,老班长被活活的饿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却散发出了金色的光芒。

在经过这片草原的时候,除了老班长之外,还有许多无私奉献的同志,他们为了长征的胜利,不惜牺牲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环境如此恶劣,但是红军战士们却也没有想过放弃。

为了纪念红军征服雪山草地的壮举,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松潘县元宝山上建立了长征纪念碑和长征纪念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之后,松潘也成为了长征著名的纪念地之一。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也开始治理松潘草原,为的就是不让附近的居民被沼泽夺去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怎么样了

在下定决心要治理松潘草原之后,许多专家开始对松潘草原的地理环境以及各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研究,想要找出这里环境恶劣的原因并且进行调整。

在经过了各个领域的专家的研究之后发现,其实导致这里出现沼泽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排水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松潘草原本身的排水并不是非常好,再加上下雨降水,久而久之,所有的水就会堆积在一起,然后形成沼泽。

有的地方虽然没有形成沼泽,但是在长时间雨水的滋润下,这里的土壤也是非常“软”的,轻轻一脚下去,就会冒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找到原因之后,国家便开始对症下药,对松潘草原进行“专项治理”。

90年过去了,松潘县在对松潘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上,更是下了非常大的功夫。

现在的松潘草原,已经成为了松潘的陆地生态系统和天然生态保护屏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草原生态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这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松潘旅游名县的发展。

不仅如此,松潘草原还入选了红色草原的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松潘草原这块土地上,红色的印记,永不磨灭。

信息来源:

新华社 《红都向“新”而行——长征出发90周年瑞金走笔》2024-04-02 中国军网 《关于红军长征,这些你应该了解!》 2021-10-22 12:13 央视网 《红军跨越大草地 为何说它是“死亡陷阱”?》 2016年09月02日 国家林业局和草原局 《保护红色资源 松潘草原焕发更大活力》2023-01-11 中国纪检监察报 《红军的救命菜“黄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