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国探月的历史上面,美国这次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距离美国上次阿波罗17号的登月任务,已经过去了52年了。最近,美国开启了首次“重返月球”任务,对于已经有过成功载人登月的美国来说,这次只是进行一次月面软着陆,而且不同于中国嫦娥4号进行的月背软着陆,这次美方只是在月球正面进行软着陆,难度更低。

但即便如此,美方还是遭遇了重大挫折,在发射7小时后,推进器出现“异常”,各方估计,美方的探月着陆器,已经不太可能完成预定的任务。

自打美方开始在探索月球与中国竞赛,不止一次明里暗里说过希望和中国进行合作,但事实上,合作的路早就被美方自己堵死了。甚至这次的失利,严格意义上来说,印度都超越了美国。而遇到挫折后,美方才念起中国的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天机器人技术公司发布照片显示“游隼”着陆器外层的隔热层出现了皱褶)

这次美方发射的月球着陆器名叫“游隼”,它的任务是携带20个有效载荷在月球表面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这些载荷来自全球7个不同的国家及机构。不过除了这些科学探索方面的载荷,它还携带了两个相当有争议的载荷,那就是人类的骨灰,按计划一部分将被放置在环绕太阳的轨道,等于说和地球一起绕着太阳公转,另一部分要让其在月球安息。但现在看来,该计划若是失败,对于该遗骸的亲人来说,不知作何感想。

这次主导该项目的企业并不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而是一家私企名为美国航天机器人技术公司,它表示在“游隼”成功发射约7小时后,因推进系统故障连带造成的“推进剂严重损失”,其团队“正在评估可行的替代任务剖面”。

其实该公司这么说是比较高情商的,低情商的说法或者用大白话说就是“游隼”漏了很多推进剂,并且“正在评估可行的替代任务剖面”,其实就是现在任务即将失败,看看有没有机会找补,哪怕是让着陆器一头撞向月球,测试一下月震也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嫦娥4号实现月背软着陆)

其实这次NASA给这家私企的资助并不多,签订的相关合同金额总计1.08亿美元,而美国当年的阿波罗计划,一次就要将近40亿美元,还是按照上世纪70年代标准。但NASA现在是想花小钱办大事,该项目中,属于NASA月球商业载荷服务计划的一共就有5个,包含中子光谱仪系统以及线性能量转移光谱仪等,其中中子光谱仪用来寻找月球表面的水冰,同时检查月球土壤成分,而线性能量转移光谱仪主要是用来收集月球表面放射性信息。

而且航天机器人技术公司可谓是出钱又出力,此次任务的成本要比其收益更高,关键最后还面临失败。但好在大家投资不多,事后也没怎么被责怪,NASA负责太空探索事务的副局长乔尔·卡恩斯表示,这种低成本且高收益但风险大的事情,NASA愿意接受。

事实证明,用低预算去探索月球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

有趣的是,目前成功实现登月目标的只有四个国家:苏联、美国、中国和印度。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只有中国航天器和印度的探测器在月面着陆成功,其中中国是三个,而印度只有一个,是比较有争议的“月船3”号。

而来自以色列、俄罗斯、日本以及印度的其他着陆器都坠毁了。现在这个名单中,美国似乎半只脚已经踏进去了。

其实美国在探月这件事上遇到的麻烦早就有了苗头,光是NASA就资助了美国航天机器人技术公司和“直觉公司”两个私人航天企业,其实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NASA“重返月球”的项目提供物资运送以及收集数据。而且为了使得任务顺利进行,美国也是举了全国之力,这次“游隼”搭载的火箭,是由波音、洛马合资的“火神”运载火箭负责运送,也是其首飞,另外一个私人太空公司的月面着陆器也将搭乘SpaceX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奔赴月球。

从阵容来看,这代表着美国不想让“重返月球”计划有失,但是很可惜还是失败了,也能反映出美国在探月任务中的似乎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波音、洛马合资的“火神”运载火箭)

先前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指“中国没打算在探月方面与美国展开合作”,其实美方这么说完全是没有道理的,中方重视航天领域国际合作,对于中美开展航天领域交流也一直秉承开放包容的态度。

但是美方其实是自断后路的,美方非常推崇“沃尔夫条款”,这里面明确提到禁止NASA和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使用联邦资金直接与中国政府及其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或者协助中国国家航天局开展活动,除非该合作事宜事先得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具体评估,确认不会有技术转移给中国,也不会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其实这还是美国的冷战思维在作祟,并在国际航天合作方面创造了明显的障碍。

显而易见的是,在探索月球的竞赛上,中国正在稳步前进,而美国遇到了一些挑战和挫折,但中国向来持开放的态度与各国合作,而美方不能一边念中国的好,一边堵死双方合作的路,也不能在技术领先时就想方设法防着中国,而在遇到挫折时才想要和中国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