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口号是:“灭流寇而安天下”

进关前夕,多尔衮对范文程、洪承畴等,言听计从。范文程告诉他,清朝可以争夺中原,清朝不是在跟明朝争天下,而是跟农民军争天下。而且认为清朝是打着为亡明讨公道的旗帜。从农民军手中获得天下。并且前期先拉拢小南明的官僚和地主阶级。先对付农民起义军。所以,范文程提出了“灭流寇而安天下”的策略。昭示天下只有农民军灭了,你们地主阶级和老百姓才能有太平日子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一口号也成功地麻痹了南明统治和地主阶层。李自成的口号是“迎闯王,不纳粮”,这一口号虽然获得了贫民和无业游民的支持。但对于地主阶级是一打击,毕竟不纳粮的话地方就收不到田租了。而且李自民行军打仗需要军粮等物资。如果不纳粮,李自成到了北京后,后期靠着拷打官员来获得军费。实际上把明朝官员推向了对立面,最后李自成的所作所为把地主和官僚阶层推到了清军这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军为崇祯发丧和报仇为口号获得了成功,在清军西征李自成的一年多时间内,清军调走大量军队,河南和山东空虚,但南明统治者却认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才是对手。清军是在帮忙,南明军也不渡河,也不把清军作为对象。

同时,清朝又改变了过去的那种掠杀政策,不准杀无辜,不准抢财物,不准烧房子,宣布:“有抢汉人一物者,即行处斩”。

第二大口号:迎降者“官仍其职,民复其业”

迎降者“官仍其职,民复其业”,是由多尔衮提出来的,汉官只要投降,官复原职。这又触到痛点。一大批明朝的汉族官员纷纷投降。这些文官就是为主子服务的。只要有官做有些人是不在乎为谁服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批没有被科举考中的落弟秀才更是成为清军入关的拥趸者。而且在攻城中,多尔衮又提出,开城门欢迎清军的有官做。这些都吸引了一大批的官员阶层。

明朝官员纷纷来归,明兵部侍郎金之俊,曾被李自成手下拷打,降清后官复原职,还给多尔衮举荐了不少明朝官员和名流,比如御史卫周允许,吏部侍郎沈惟炳等等。很多名流学者也来归附,比如著名诗人李雯,做了多尔衮的私人幕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明朝整个政府,几乎全部降清,没有一个人以死殉国。有的人官复原职,有的甚至升了官。明朝政府的组织架构,也原封不动被继承下来。除了各部一把手是清朝旧臣外,其他的官员都是明朝降官。这样,行政体系迅速运转,政府层面的改朝换代竟异常平顺。

第三大口号是:“满汉一家,一体眷顾”

清军入关后,清政府曾提出“满汉一家,一体眷顾”的口号,因此大量录用汉族人为官。象清军入关之时,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汉族将领、明朝降臣,也一同跟随清军入关。他们跟随清军,在攻打闯王李自成创建的大顺政权,以及攻打南明的各个政权、各个派系中,都是相当的出力,登锋陷阵,作战英勇。可以说,在清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人战功赫赫,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第四大口号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康煕皇帝为了维护统治,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开始,清政府开始推行了“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即以后年代的滋生增加的人丁户口不再增加租赋,全国的租赋总额一律按康熙五十年为准征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段时间大量的人口增殖,而老百姓的田赋没有增加。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宽裕些。雍正二年(1724年),清政府正式下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从此废除了两千年来的人口税,只收土地税,称为“摊丁入亩”。

受此影响,清朝的人口达到1亿多人。中国的封建王朝也迎来了最后的巅峰期。被称为“康乾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