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农村流行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

那会儿我读书的时候,农村到镇上唯一的一条盘山公路,沿着小河流经的山腰蜿蜒开来,山路十八弯,而且都是泥巴土路。

每到下雨天,泥泞不堪,尤其是到了夏天,每次下雨必定会发生泥石流,道路堵塞,人车无法通过。

到了冬天就更严重了,大雪封山,白皑皑一片,山里的人出不去,远行的人回不去。借用《我的阿勒泰》的一句话:

于是在冬天最冷的漫长的日子里,没有一行脚印能通向我的家。

所以我们那会儿在镇上读中学,从农村去的基本上都是住校,一周回去一次。碰上雨雪天气,愁断肠!

好在我毕业以后,镇上财政改善了,开始修路了。在县城上高中的时候,通往家乡的路,已经铺上水泥了。虽然只是一条窄窄的、薄薄的水泥路,但是情况更好了太多!

所以在农村,修路是大事,是好事。是人人盼望的大善事。

可是这些年我在城市里待得多,才突然发现,修路竟然成了一种折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楼下的路,每一年都要翻整几次,每一次挖开,填上,都是对人的一种折磨,机器整天当当响,身体的每一根神经都在发颤。修路,可以算得上是每一个外来深圳务工人心头抹不去的记忆。无论你在哪个区、哪里居住,都不能幸免。当然,如果居住在小区,倒还会好一些。因为修路只会修大马路和城中村,尤其是城中村,堪称重灾区。我在龙华区民治街道的城中村居住,前些年一直住在樟坑村,除了2022年安装天然气管道的时候大挖过一次,其他时间都还好。虽然外面的大马路不断地翻新重修,但住在村子里影响不大。
但是2023年因为小孩出生,原先住的房子太小了,就搬到了塘水围村。没想到这一搬,就是噩梦的开始。2023年年初搬进来的,刚过来不久,楼下村路已经被挖过一次,什么原因不太清楚。
后来10月份安装天然气管道,整个村子隔三差五的钻,刺耳的钻机声让人头痛欲裂。当我以为天然气管道埋完以后,就安静好了,哪曾料到,是我幼稚了!刚刚填埋不久的路没隔多久,又被工人重新挖开,据说是污水处理管道需要重新铺设,需要再挖一次......污水处理设备搞完以后,道路被重新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奇葩的是,没过多久,同样地方又被挖开,这一次据说是因为村里电力有问题,需要重新弄......同样一条道路,一年的时间能够挖开好几次,埋上,挖开;再挖开,再埋上......每一次是什么项目,我们这些租客是不知道的,因为既没有施工许可证,也没有悬挂标志。反正就是两边一拦,用切割机切线,再用钻土机开钻,这事儿也没有人管。
即使是反馈到12345市政热线,情况依然没有改善。无独有偶,前阵子,贵州一条路两年之内大修了四次,然后上热搜了。只不过贵州觉得自己很冤,因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原因,不同的项目,总不能过几年再上马吧?
移动、联通、电信、电力、污水、雨水、自来水、燃气等部门,各顾各的,各挖各的。每一次挖开都是有原因的,总不能几个部门一起上吧?总不能合在一起挖一次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你要问为什么不能,也没人知道。
毕竟,普通人的格局太小了,是不能理解的。不止是道路,有的绿化带绿植也会反复更换!甚至每个季节更换不同的植物,也是有严格要求的!我突然想起我的老家,新农村建设这么多年过去了,村村通、户户通也喊了这么多年,但是老家直到去年,才把村村通的路翻新了一遍。而户户通,根本没有预算。在农村,想要修路是需要时机的,也需要先后顺序的。但是在城市,修路变成了一件常规操作,变成了一年四季必做的项目。我们常听到专家说,城市规划都是好几十年的,但唯独挖路这一件事,是没有规划的,全国都一样。频繁的开挖不仅劳民伤财,还会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如交通拥堵、噪音污染、尘土飞扬等,严重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与其频繁的开挖,不如一次好的规划,扎实的建好。今年五一发生在广东梅州的梅大高速事件,触目惊心!
虽然事故发生主要是天气原因,可是谁又能保证这种天灾中,没有一点人为因素呢?
有些地方道路施工后不到两三年就出问题,然后又重新挖开修补,实在是令人不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重复开挖翻修,是可以带动GDP,增加就业,但是有没有想过,如此折腾,到底伤害了谁?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精彩人间故事!说真话、传真情,这里是原创号芳华青年,谢谢你的关注!转载请后台联系作者。

作者:文心,文字工作者,社会新闻焦点深度报道者,主要从事企业推广、运营策划、网站建设,如有合作请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