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0年,朱元璋要斩杀丞相胡惟庸,胡惟庸破口大骂道:“朱和尚,你居然杀我全家,你这是在卸磨杀驴!”朱元璋拍案而起,怒道:“朕不但要杀你三族,还要诛你同党。”胡惟庸一听,当场傻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惟庸早年投靠朱元璋,早期在元帅府做抄文书的工作。后来朱元璋称帝,他依然还是个小小的县令,但后来能高升至丞相,他的发家史不得不说。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这棵大树就是:李善长!明朝第一任丞相!胡惟庸的老乡,于是胡惟庸第一步就是钱开路,上来就给李善长送了200黄金。

1373年,胡惟庸挤走了当时的代理丞相汪广洋,终于开始了他权侵朝野,独揽大权的独相生涯长达7年。

胡惟庸上任后办事小心谨慎,勤勤恳恳,很快博得朱元璋的欢心,满朝文武百官似乎也都大气不敢吱一声。

在打垮了最强劲的对手刘伯温后,胡惟庸越来越猖狂,公开受贿,栽培势力,结党营私,独断专行。

更甚至,敢挑战朱元璋的权力,凡是不利于自己的奏章,全部扣下,官员升降,处决犯人,也不经过朱元璋批准。

当时朝中官员私下议论:“中书省犹如内廷,胡丞相代理皇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将军徐达恨极胡惟庸的无法无天,向朱元璋进言。胡惟庸于是买通徐达的守门人福寿,准备毒死徐达,后被福寿揭发。

可是,朱元璋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并未对他有任何处罚,只是稍稍说了句:同事之间,以和为贵。

胡惟庸知道伴君如伴虎,自己做的事总有败露的一天。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胡惟庸想了一个在他看来绝妙的计策。

这个计策也简单,就是开始拉人下水,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让朱元璋有所忌惮。胡惟庸想着:哪天真犯了错,朱元璋总不能把所有人都杀了吧!

他首先拉拢了吉安侯陆仲亨,后来又看中了平凉侯费聚,这些都是当初和朱元璋打天下的那批人。

但有这些人远远不够,他要拉拢最重要的一个人,那就是李善长。

胡惟庸开始曲线救国,先是听说李善长侄子没有娶妻,他还有女儿没嫁,两手一拍,正好结亲。

这下两家有亲了,胡惟庸就把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拉下水,俗话说:拿人手软。李存义便不停地游说李善长。李善长开始不同意,后来听得多了,也就没有反对。

这下,朝中一大半的人成为胡惟庸的眼线,胡惟庸觉得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一天,胡惟庸的儿子在闹市骑马,掉下马,被路过的马车压住,当场身亡。胡惟庸直接下令:杀了马夫。

这件事不巧就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觉得胡惟庸行事太过霸道,让胡惟庸杀人偿命,胡惟庸没办法,给自己找了个替罪羊,以为此事就此过去。

朱元璋知道后当场大怒:胡惟庸这是要反!看来是时候收拾他了,但是这罪名不够大,再等等。朱元璋选择了暂时看着胡惟庸继续舞,胡惟庸心里想:看来这是真不敢动我了。

有句话说的好:别看现在闹得欢,当心将来拉清单。胡惟庸没想到自己很快就要拉清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之后,占城国使节来进贡,胡惟庸按下没有上报。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还是被朱元璋知道了,这下朱元璋的怒火可以说积攒到顶端,就差点燃,严厉训斥了负责人胡惟庸和汪广洋。

胡惟庸和汪广洋赶紧进宫磕头认罪,顺便把这事推到礼部头上,两人以为这样就可以了事。结果朱元璋没按常理出牌,他先是处死了汪广洋,然后抓了和此事相关的官员,朱元璋想的是:既然不是你就是他,全抓了就是。

此时胡惟庸还暗暗窃喜,逃过一劫。殊不知,朱元璋已经把刀架在胡惟庸的脖子上,何时落下就差时间了。

就在这时,御史中丞涂节告发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长期积累的怒火“喷”地一下爆发了。

朱元璋怒火中烧:下令捉拿丞相胡惟庸。这消息像炸雷一样在朝野传开,震的朝臣目瞪口呆,都在心里嘀咕:丞相犯了什么事,惹的皇上要捉拿下狱?

这个消息震的朝臣惊慌失措,但没等惊慌多长时间,朱元璋又下令开始捉拿胡党,朝中大臣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生怕下一个就是自己。

此后,受胡惟庸牵连,被诛杀的多达3万人,其中包括李善长,宋濂等人。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案件“胡惟庸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惟庸低估了朱元璋,高看了自己,他以为自己欺上瞒下做的天衣无缝,殊不知朱元璋洞若观火。

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认清自己的位置,看清现实,低调行事,谨言慎行才能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参考资料:《明史纪事本末·胡蓝之狱》《明史·胡惟庸传》《明朝那些事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