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组织医用耗材采购平台开启人工耳蜗类耗材产品信息维护,第5批国采耗材名单浮出水面?

6月6日起开启信息维护

6月6日,国家组织医用耗材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开展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信息集中维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于2024年6月6日起开展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集中维护工作。

以下为《通知》内容:

一、信息维护方式

企业使用数字证书登录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信息填报系统(fuwu.nhsa.gov.cn),进入人工耳蜗耗材维护系统。在“部件详情”菜单,查看本企业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产品信息,按照系统内操作手册完成产品信息维护。

未领取数字证书的企业,按照http://help.bjca.org.cn/tjmpc_tj/index.html通知所列要求,领取数字证书。

二、时间安排

产品集中维护时间:2024年6月6日至6月14日17时。

后续工作安排,请及时关注相关通知。

三、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2-24538155。

服务时间:9:00-12:00,14:00-16:30,节假日除外。

联系地址:天津陈塘科技商务区服务中心四楼(天津市河西区洞庭路20号)

据了解,早在2021年8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025号建议的答复》中便提出,建议助听器、人工耳蜗等纳入集中采购。在医保方面,截至目前,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海南、新疆等超十个省份已将人工耳蜗植入纳入当地医保报销范围。

耗材集采加速,产品范围再扩

据“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统计,2019年全球共有15.7亿人患有听力损失,预计到2050年将有24.5亿人口患有听力损失,较2019年增长56.1%。在我国,据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其中听力残疾2780万人,且每年新增聋儿2~3万名。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速、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新时代父母对儿童关注及消费意愿显著提升,此前由于价格昂贵而安装普及度较低的人工耳蜗,迅速受到了相关患者及家属重视。

2023年,医保研究专家仲崇明先生曾接受药智医械数据采访,他提到:人工耳蜗、辅助生殖等产品,或许将通过国采“冲调”价格。针对本次人工耳蜗发出的“国采信号”,他表示:“人工耳蜗,与退行疾病有关,性质接近种植牙和门诊两病。可以肯定的是,越贵的产品,明确诊断会越重要。”医保、集采或许能有效避免人工耳蜗被“滥用和欺诈”的情况。

仲崇明还对后续国采产品展开了展望:“耗材分为两类:创新类和超级创新类,主要看上市时长和独家情况。理论上,所有创新类都在集采火力范围内。畅想下,检验试剂及整体解决方案(治理样本外送的利益输送)、院内轮椅、白蛋白以及一些长护会用到的辅具也可能会集采。今后趋势是形成集采负面清单,对独占期、疗效不明、安全性不确切的耗材,原则上不鼓励,但也不禁止。

最后,仲崇明总结:“从医改主流视野看,重点是对公立医院、头部医院的主阵地整治风气,与医保支付方式结余留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深度对接,很少涉及非处方耗材及院外市场。对耗材厂商来说,降本增效提质极重要,绝对不能在成熟产品的质量上出问题。同时,还要做好出海准备。预计市场监管部门也会对中外企业产品一视同仁,严抓严管。”

结语

今年5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章轲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研医疗保障工作。调研组看望了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儿并深入了解治疗、耗材费用和医保支付相关情况。

无论人工耳蜗类耗材是否进入第5批国采名单,其降价趋势显而易见,人工耳蜗集采或许即将到来。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