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宫,《西游记》中东海龙王的宫殿。

在书目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中,孙悟空干了两件出格的事情,其一是跑到地府勾去了自己生死簿上的姓名,成为跳脱三界外的不死金身;

其二是到东海把龙王的定海神针变成了能自由伸缩的如意金箍棒,这两件事为他日后成为斗战胜佛做了最重要的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海龙王是中国的“海王”,地位和排场不比玉皇大帝逊色多少,他居住的龙宫自然也得符合他的贵族气质。

《西游记》中对东海龙宫如此描写,

“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

即便不怎么精通文言的朋友,也不难从这段描写中窥见龙宫的富丽堂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西游记》毕竟是明代神魔小说,里面的情节和场景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就比如龙宫就是根据紫禁城的显示模型杜撰的,做不得准。

然而在1992年,有人竟在浙江某处神秘水潭的深处发现了神似龙宫的宫殿建筑遗址,难道这里真的是龙王盘踞之地,在千百年间一直护佑江浙人民风调雨顺?

值此甲辰龙年,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里,一起揭开“龙瑞之地”的神秘面纱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江省龙游县——龙凤呈祥之地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龙凤呈祥之地,它同时拥有“龙游石窟”和“凤凰山”,前者还是国务院第七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上世纪末,龙游县还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县城,发展缓慢,村民们的生活也比较拮据。县里仅有一个海拔69米的荒凉小山头,名叫凤凰山。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浙江经常发洪水,洪水以来人们就拖家带口跑上凤凰山避难,等待洪水退去。

从山上往下看,有心人发现凤凰山周围有很多水潭,一眼看不到底,但在日光的照射下,却隐隐泛出些玉石的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当地洪水实在过于频繁,不少村民觉得爬上爬下太麻烦,索性在荒山开垦定居下来,从山下村变成了山上村,吴阿奶就是这时候搬到凤凰山上居住的村民之一。

凤凰山附近的水潭很多,许多村民都自制钓竿在岸边钓鱼,看着不起眼的水潭鱼获却颇丰,甚至有人钓起过一条37斤重的“鱼王”。

这件事轰动了全村,要知道这么大的鱼如果放到市场绝对是抢手货,能卖到数千元的高价,吴阿奶就从其中看到了商机。

1992年6月9日,吴阿奶和其余三人从县里农具厂借了一台大型抽水机,准备抽干水潭,美其名曰要把潭中的大小鱼获一网打尽,带领全村人致富。

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吴阿奶等人主要是想趁机看看水潭里面是不是真的有传说中的玉石,万一真的被他们捡到宝了,那分分钟走向人生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上村里一共就那么一百来口人,吴阿奶闹这么大的动静,全村人自然都跑过来凑热闹。那一日,家家户户拿着竹筐抄网,眼珠子瞪得一个比一个大,时刻准备下手捞鱼。

可随着潭中水位越来越低,人们没看到鱼,只看到露出的山壁两侧渐渐出现了浮雕,后来竟然又出现了几行台阶,通向更深的地方。

“好家伙,还有意外收获”,吴阿奶等人大喜过望,笃定下面一定有宝贝。于是他们马不停蹄又去租了几台大马力抽水机,同时开工,17天抽干了附近的7个水潭。

抽水机的轰隆声减弱,紧接着就是众人一阵惊呼,一座巨大而精美的水下石室跃然眼前。

有趣的是,在整个抽水的过程中,没有发现一条鱼,人们都开始怀疑过去从水潭里钓起的鱼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

难道那条鱼王是上天派来给人间的提示,就是为了让人们发现这个神秘的海底宫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非?是传说中的龙宫!

村民们带着好奇和寻宝的心境走进石室,走了一圈下来却有些失望,这座石室虽然空间很大,里面却没什么值钱的宝贝。

然而吴阿奶发现,这座石室本身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首先就是石壁上的绘画非常丰富,有鸟、鱼、马匹和闪电纹章等图案,但是却没有任何文字解释,谁都看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

对于没什么文化的村民们来说,没有捞到大鱼和金银珠宝有些失望,大多悻悻而归。但是这段神奇的龙宫探秘之旅还是成了大家农闲时的谈资,很多就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当地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的耳朵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段时间,来到龙游县的各种考察团、考古队络绎不绝,随着更多的水下洞窟重见天日,专家们惊喜地发现,在0.3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24个洞窟。每个单独石窟的面积在1000平方米到3000平方米之间,洞内垂直高度约30米,由若干巨大石柱承托,结构牢固,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石窟群。

沧海桑田,风吹水泡,这些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依然保持着精美的雕刻,可见当时手艺人的高超技法和用料扎实,集功能性和装饰性于一体,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在石室的中央,还有一个向下的方形通道,一眼看不到底,应该是联通某处地下河流。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吴阿奶等人抽干水没看到鱼的原因,鱼儿们应该是看到水位不断下降,纷纷利用这条通道逃命到其他水系去了。

那么这个石窟群是什么朝代修建的,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专家长时间的观摩、比对以及查阅各种历史文献资料后得出结论,那就是暂时没有公认的准确结论。

无奈之下,大家只能先给石窟起了个名字,因为其在龙游县发掘出来的,就干脆叫龙游石窟吧,此外还有另一个小名,唤作“小南海石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点1:地窖说

有人认为龙游石窟是新石器时代的,因为石窟内壁画中出现的鸟和马的造型,与余姚和内蒙出土的同时期壁画十分类似。

况且有画无字也说明此时人类文明尚未完全开化,无法通过语言文字的方式记录事情。

专家推断,这里是石器时代穴居人的居所。当时的生产力非常落后,人们依靠打猎为生,要随时防范野兽的袭击和自然灾害的侵扰,石窟的开口较高,能够起到遮风避雨阻挡野兽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游石窟“天马踏金乌”

也有人认为是秦国的军需物资仓库,龙游县所在的位置是春秋时的姑蔑国境内,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这里成为了太沫县。

全国高校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褚良才就是“仓库说”的支持者,他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调查,发现石窟很符合“地窖”开口为方形的特点,夏天温度能够稳定在15度上下,而冬天则能够保持6-7度的温度,跟冰箱冷藏室差不多,非常适合储藏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点2:采石场说

当然还有人不同意上述观点,他们认为能够在如此坚固石壁上刻字的工具,只能是百炼钢。

百炼钢技术是东汉末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此前的青铜和铁器才逐渐被淘汰,所以龙游石窟一定是汉代后到明代前。

杭州师范学院周少雄副教授勘察洞窟后,就得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这里应该是当年的采石场遗址。

龙游石窟里大多为红砂岩,这种岩石软硬适中,很适合开采和加工,这些石窟产出的石料惊人,不可能白白扔掉,很有可能挖出来被运送到其他的建筑工地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有规模有组织的社会分工合作,一定是生产力达到一定规模后的产物,秦汉之前应该不具备这种条件。

一时间,龙游石窟的历史成因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导致龙游石窟修筑年代难以辨别的关键,就是没有发现任何能够用来断代的器物。

这里没有棺椁、尸骨、陪葬品,说明不是墓葬;这里没有金银珠宝、瓷器、礼器,还处于地下,采光也不好,不像供帝王享乐的宫殿;甚至连老百姓生活的痕迹也几乎没有,目前就出土了几件残破的陶器,这东西新石器时期就有了,很难说具体是哪个朝代的。

更让专家们摸不着头脑的是,遍阅目前为止发现的史书和地方志,没有任何一页提过龙游石窟的建造过程,看来这桩悬案要继续搁置下去,直到更权威的记载或重大发现才能揭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游石窟:世界第九大奇迹?

专家们公认龙游石窟的挖掘修造难度极高,要修建已经开发对并对公众开放的5个洞室,就需要掏出20000立方米的土石,全部24个洞室大约要掏出36万方到48万方的土石,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资源才能修建完成。

采石工人将土石从岩壁上凿下来后,还必须有大量的工人负责搬运渣土,另需要手艺高超的匠人负责雕刻壁画等,整个工程环环相扣,比修建长城简单不了多少。

石室内作为石窟支撑的石柱,并不是在石窟挖掘完成后再安置,而是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预留好的,石柱和石窟接触部分没有任何拼接痕迹,本来就是一体挖空的,这个工程放在如今也是相当高的水准。

也就是说,龙游石窟对于任何一个朝代来说都是个大工程,绝非某一个家族或一个部落就能轻轻松松完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游石窟诡异的位置和造型,以及修建年代、用途的众说纷纭,以至于有人提出了外星文明建造之说,并将其与埃及金字塔相提并论,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但跟前八大奇迹相比,这个第九大奇迹就有比较大的争议了,虽然这座石窟群的规模惊人,但是给人带来的震撼与金字塔、兵马俑、巴比伦空中花园、奥林匹亚宙斯神像相比,完全就不在一个层级。

况且其他奇迹主持修建的都是当权者,是他们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龙游石窟就没有这方面的史料做背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怎么说,龙游石窟现已成为我国4A级旅游景区,大大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每年慕名来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文物保护单位还贴心地对石窟内部进行了加固,安装了照明设施,另在空白岩壁上雕刻了一些新的壁画供游客欣赏。

以旅游收入促进文保事业发展,这是我国很多类似古遗迹建筑保护的思想内核,关于龙游石窟的诸多未解之谜,就等待着有识之士不断地去考证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