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讯 近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国发〔2024〕12号),进一步推动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目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报告显示,城市中建筑与建造全过程碳排放占全部碳排放的比重为50.9%,位列所有行业之首。

建筑领域作为节能减碳的重要突破口,是全国实现绿色发展、城市实现净零碳目标的基石。建筑材料创新、建筑工艺升级、建筑环节优化则为建筑业减碳创造巨大潜力。

据悉,今年中国能建绿色建材公司研发出品了一款“全球首创新能源高档建材”——光伏锦石。该材料实现了“高端装饰、高效发电、墙体外围护”三大功能,既可装饰和替代外墙,又具备很高的发电效率,可以每天带来清洁发电收益。同时,三种功能也使产品的功能性和绿色性超过天然材料,具备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新材料的出现,让行业看到了“建筑物从排放大户变为清洁能源发电厂”的前景。而新功能的背后是新技术。据悉,光伏锦石具备“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最新技术,采用创新高通量色彩及增材制造打印工艺,已获得世界最高透光率。

新材料将如何推动建筑减碳?新技术将如何影响企业与行业发展?创新如何推动我国“双碳行动”落实?

正值“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之际,凤凰网特邀中国能建绿色建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能建绿色先进材料研究院院长蒋洋进行交流,对双碳目标下的新材料创新展开深入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凤凰网:当前新材料发展越来越快,最重要的助力是什么?

蒋洋:

新材料替代旧材料、新材料的推广使用是一个永远的过程。实际上,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的进步,伴随材料的进步,材料的创新也推动社会的进步。现在科技进展则不断加速,新材料的研发、制造、应用也越来越快。

这背后,推动材料快速更迭的最重要因素,我认为还是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它们起的作用最大。

凤凰网:科技创新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蒋洋:

科创研发非常需要机制的支持。

因为研发是一个弹性非常大的东西,有可能做了很多年一事无成,也可能有一定进步,还可能出现颠覆性的突破,获得几十倍上百倍的收益。

但如果干好干坏的收益区别不大,没有足够的激励,很可能创新动力不足。

一定要有好的机制支撑,比如“捆绑机制”将收益和创新投入捆绑,大胆鼓励创新、激励创新,更多人才会全力投入到新技术研发。

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宽容度,有试错空间。科研都有不确定性,只要是合规的、符合程序的,要对结果的失败具备宽容度,不然没有人敢去创新。

凤凰网:中国在绿色低碳材料方面,相较美德日是否有竞争优势?

蒋洋:

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强项,绿色低碳材料的范围也十分广泛,不太好整体比较。

只能说在新能源材料方面,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很好的位置,占到了国际的一个领先点。

我们也得及时抓住(机遇),继续通过创新进一步提高性能、降低成本,把优势保持住。

凤凰网:新材料、新技术能否促进成本和效益的平衡?

蒋洋:

应该说任何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都要牵涉到成本问题,所以我们做技术科技创新,很重要的是两方面:第一是提高性能,第二就是降低成本。

实际上,科技创新很大的一个目标就是降低成本,不仅要低碳、负碳,还要能够创造多方面价值。

这个问题很重要。比如说光伏建材,有人会说材料是挺好看的,还能发电,但是不是太贵了。一般人用不起,很难推广,并不利于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我们在进行材料科技创新时也突出一个宗旨,即不仅让用户觉得有价值,还能给用户创造价值。

以中能建绿色建材研发的“光伏锦石”为例,这种建能融合的新材料实现了“一个产品、一次投入、三种功能”,放到材料的全生命周期中看,实际上在获得发电收益、提升装饰性能的同时,还省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伏锦石外墙+装饰+发电三种功能示意图)

这种绿色创新材料因为能够产生可再生能源,假设用在建筑上便不仅能提供更好外观,还能每天创造价值。

比如在上海这一类光照不是很好的地方,粗算一栋小楼可能8-10年就能收回最初的外墙板投资,也就是剩下的20年它能每天“赚钱”。

相比而言,传统的花岗岩、大理石、金属外墙板不能产生任何增量效益,每年只能折旧。

所以可以看到,技术创新的产品不仅有降低碳排放的社会效益,还能有经济效益。

凤凰网:据悉中国能建绿色材料入选了国资委首批“启航企业”,进入央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公司在技术方面具备哪些优势?

蒋洋:

“科技创新是底色”这是第一个优势。

我本人是管科技出身的,目前也兼任中国能建绿色先进材料研究院院长。绿色先进材料研究院,是我们的重要创新载体,也会成为未来公司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另外,我们和国内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江科学院、中国建材规划院等很多研发机构,以及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的不少企业和研究机构,都有合作,力求在开放的交流中,赋予科技创新蓬勃生命力。

第二是资本方面的优势。与基金和资本的结合,为我们下一步的创新转化提供了赋能。

第三是央企的品牌和综合实力优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坚持做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资本驱动为助力,以精益管理为保障,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凤凰网:集团对绿色建材给予怎样的定位和期许?

蒋洋:

目前集团将绿色建材定位为“战略新兴产业”,这意味着我们下一步要成为中国能建集团的一个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平台。

中国能建已将此前的“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战略扩展为“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新材料”,可见对我们的期待非常高。那么我们一定要在新材料这个板块起到重点的引领带头作用。

(王婷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