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家住河北隆化县的农民穆云峰,在后山砍柴时,意外掉入一个千年洞穴,正当他要爬出洞时,无意间发现一块白色骨头,让他终生难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河北隆化县境内,有一座山峰和别处的山大不相同。这座山峰天然傲立于群山万壑之间。四周全是悬崖峭壁,山势陡峭,林木茂盛,因此被当地人叫它“孤峰山”,是动物们活动的天堂,因为山姿太过陡峭,所以这里人迹罕见。

穆云峰家就住在山脚下的小村子,虽然他是一个年过半百的小老头,但他精神抖擞手脚麻利,地里那些农活根本就不够他干。闲余的时间就去山上挖点野菜,采个菌子啥的,有时候运气好,抓个野兔子炖了下酒,生活过得简单又充实。

这天,他见家里的柴火垛子所剩不多,于是决定去山上砍些木柴回来。他吃着旱烟袋带着柴刀,悠闲自在地向山上走去。

谁知,出门时天气晴朗,等他走到了半路上,山涧突然涌出一团团雾气。弥漫的山雾让他在岔道口走错了方向,一步步踏上孤峰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山雾褪去,他才发现自己已定爬到半山腰。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一阵山风吹过,乌云密布,霎时间,暴雨倾盆,他急忙向下山走。不料,脚下一滑掉进一个深不见底的千年洞穴中。

等他清醒过时,洞穴内黑漆漆一片,心里有些惧怕的他,从口袋里摸出打火机,借助微弱的火光慢慢向洞口爬去。

突然,他感觉后背发凉,回头看时,差点晕过去,只见洞穴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坑洞,土坑边上一具残骸,白色的骨头,有些吓人,土坑中间一个布满灰尘的粗布包袱,看上去像许多年没有动过一样。

穆云峰喘着粗气,连爬带滚的跑出山洞,在湿滑崎岖的山路跌倒几次,回家后大病一场,身体虚弱地躺在炕头,只要一闭上眼睛,那个粗布包袱就在眼前晃悠。

为了解决心中的困惑,他和几位大胆的村民相约再次来到孤峰山,半山腰的洞穴中,突然受到惊吓的野鸽子纷纷飞出洞穴,粗布包袱原封不动的在那里。

有人想去拿那个粗布包袱,当看到土坑边上的那具残骸时,手又缩了回来。其中一人提出下山,众人纷纷赞同。至于洞中的情况,谁也弄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个村民闲聊时,无意间说起此事被路过的乡镇干部无意间听到,觉得此事并不简单,山洞中极有可能隐藏着文物。思想觉悟高于普通人许多的乡镇干部,立即打电话向当地文管所汇报情况。

文管所组织了相关文物专家直奔孤峰山的野鸽子洞进行发掘性工作。对山洞周围环境进行勘测后,颇感遗憾,因为在孤峰山周边并没有古代墓葬的存在。

洞穴内除了巨型土坑中的粗布包袱外,再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那具残存的骸骨经过鉴定,距今已有数百年之久。

这次考古最大的收获就是粗布包袱中有多达几十件古代衣物。有丝绸衣服,还有绣花锦缎鞋袜,粗布衣等。数张泛黄的旧纸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物专家经常查阅大量古籍资料和研究发现,原来这些旧纸片是古代的地契文书,上面的落款而落款日期为“至正廿二年”,但是这些衣物的主人是谁,无从知晓。

“至正”是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至正廿二年正是公元1362年!距今已有数百年之久,这些在当时虽然是普通的衣物和地契,但如今来说已是珍贵的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鉴定:粗布包袱里的衣物,有20件被评为国家三级文物,17件为二级文物,其中有5件被评为一级文物。

除了那些布衣比较普通外,比较珍贵的是那些丝绸面料的衣服,在那些手艺娴熟的绣女中,衣服上的花草鸟兽,形象逼真,翊翊如生,艳丽的颜色,经过裁缝师傅巧夺天工的构思和精湛的制作工艺,造就了这些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然而,这些衣物不仅仅属于艺术品,更是反应古时生产工艺,社会经济的珍贵文物。

在这批出土文物中,尤为珍贵的是“褐色地鸾凤串枝牡丹莲纹锦被面"和“绿色云纹四经绞织金罗”。“褐色地鸾凤串枝牡丹莲纹锦被面”,采用两幅宽度大约在80厘米左右的六色织锦拼接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典雅别致的色调搭配,生动鲜活的花纹图案,质地优良柔软的面料,精湛的织造工艺,填补了织锦历史的空白,因此被评为国宝级文物。

虽然,在经历数百年历史洗礼之后,这些织锦,仍然能保持颜色艳丽,光鲜如新,一经出土就惊艳世界。

山洞中那具残存的骸骨大概就是这些织锦物的主人,他从那里而来?为啥来到这人迹罕见的地方?当年又遭遇了什么?遗憾的是他的身份已无法考证,不过却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瑰宝。

当然,文物部门对发现文物有功的穆云峰。给予丰厚的实物奖励,对于他的行为也进行了表彰和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批在孤峰山鸽子洞发掘的珍贵织锦,现收藏于隆化民族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或者给个鼓励万分感谢!你的轻轻一赞,我将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