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近日通过了一项特别决议,要求安理会五常在行使一票否决权后,必须在联大会上对自己的投票行为作出说明,对于这一事件我们该如何看待呢?

必须要说明的是,这是二战以来,安理会五常“一票否决权”机制首次出现调整。不过即使在否决权机制上加了一道程序,但这份决议实质上并没有太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五常”在投下反对票甚至是弃权票时,往往都会主动在安理会上做解释性发言,以阐述本国做此抉择的原因。联大要对“五常”的否决票进行辩论,实际上也就是要投下反对票的“五常”国家,在联大重新做解释性发言,从程序上来讲没有实际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联大针对否决票的会议没有强制约束力。对于投下否决票的“五常”国家,甚至可以选择不理会联大的最终讨论结果,因为“五常”的否决票不会因为联大的讨论结果而失效,所以联大的讨论除了给成员国一些“参与感”外,对于议案在安理会能否通过并没实际作用。

总的来看,联大通过这份决议,并不会限制“五常”行使一票否决权。不过,美国投票赞成,自然也有其用意,比如美国就有将联大变为自己政治工具的野心,所以增加这道程序对于美国来说也不全然没用,至少将会给投下反对票的“五常”国家施加更多政治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联大会议讨论结果认为,所投反对票的理由是不被认可的,投反对票的“五常”国家可能会遭到国际舆论的谴责,也会承受相应的政治舆论压力。

表面上来看,这份决议似乎是防止“五常”滥用手中一票否决权,但实际上该份决议的通过,可能会带来2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或将进一步削弱联合国的权威。表面上看,新加的这道程序似乎赋予了联合国大会更多的权力,同时让联大在联合国体系中的地位得以提升,但实际上削弱的却是联合国整体权威。

联大关于否决票的讨论既然没有强制性,注定会十分鸡肋,甚至还有可能被西方国家利用。试想,如果大部分联大成员都认为某个“五常”国家所投的反对票不合理,但最终反对票还是得以生效,这样只会进一步加深各成员国之间的对立,以及对联合国体系的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结果无非两个,要么联大最终失去各成员国的信任,彻底被边缘化,战后建立起来的联合国体系和全球制度快速崩塌。要么在联大各成员国的施压下,安理会进行大幅度改革,对五常席位以及“一票否决权”做出更具有强制性的限制,但这一点很显然不可能,美国推动并支持通过“联大讨论”这一道程序是为了方便自己以后在安理会打压中俄两国,并不是给自己“挖坑”。

第二,联合国可能会进一步分裂。各方阵营对抗将更加激烈,联大容易沦为“美国的联大”。假设美国在安理会上提出一个针对中俄的不合理提议,随即被中俄否定,美国必然会在联大上通过威逼利诱等多种手段,逼迫联大成员站队美国,这将给中俄制造一定的政治舆论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可能性未来必然会出现,美国曾经就不止一次地在联大投票上进行过这样的操弄,毕竟美国所主导的西方势力在联大上的影响力依旧强大。

当然凡事都有正反两面性,有弊自然也会有“利”的一面。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蒋华就在事后的解释性发言中表示,将对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宪章》授权履行职责,发挥积极作用予以支持。我们为什么会表态支持这一决议呢?其实主要还是我们支持全球多极化发展,反对美国霸权。联大讨论安理会“一票否决权”的使用,虽然美国想将其当成打压中俄的工具,但同样我们也可以将其利用起来,作为反对美西方霸权的最直接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个例子,近段时间,我们一直要求美国归还抢夺的阿富汗国家财产么。我们若是将其提交到安理会上讨论,美国必然会使用“一票否决权”,让决议无法获得通过。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要求联大对美国行使否决票的行为进行讨论,哪怕最终无法促使美国妥协,但也能给让全世界看清美国丑恶的嘴脸,同时为阿富汗在国际上伸张正义,获得更多国家的同情与支持。

美国想利用联大讨论机制限制中俄在安理会的权力,但反之亦然,正所谓寇可往我亦可往!因此接下来到底是东风压倒西方,还是西方压倒东风,就看各方如何充分利用规则进行博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