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言:A股“太爷”再陷危机?被一颗蒜毁掉的,生于1663年的张小泉,在落寞了几年后,这次的“太子继位”怕是受财务牵连。

开头先说一个冷知识,“张小泉”刀具的原名叫张大隆,“生”于400年前,算得上真正的祖师爷。

在新世纪,有过出圈时刻,出镜过热播美剧“汉尼拔”饰演者的菜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过至暗时刻,一刀拍蒜魂断百年老招牌,高管下线亲自“教中国人用米其林刀法”惹众嘲,业绩暴跌至今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北有王麻子(1651年),中有曹正兴(1840年),南有张小泉(1628年)”,而如今前两个已经凉凉了,只有一个还在坚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剩下的张小泉,路在何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心接班变接盘!

百年“张小泉”让人捏了一把汗

“张小泉”的名号大致创立在明崇祯元年,什么年份?大概是400多年前吧

而1781年的“张小泉”还属于御用刀具,甚至获得过乾隆的亲笔题名。所以论辈分,“张小泉”在A股得尊称一声太爷,但论A股年纪,它只排得上孙子。

因为,这位400多岁的“张小泉”,上市还不到3年。富春控股集团可以说是张小泉上市背后的神秘推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2007年起,由张国标、张樟生为代表的富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春控股)斥资1.2亿元

获得了和张小泉集团(以下简称张小泉)70%的股权后,就成功助推张小泉在2021年正式上市。

图源:市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市之后借着百年老字号的名气,早期混得那是风生水起。

但近日,张小泉和上次的史诗级公关灾难一样,又一次不是因为它的刀而走上了热搜榜。

因为这次相关公告显示的高层大换血,被爆很有可能并不是一场简单的人事变动,更像是被巨额的财务危机所牵连的结果。

作为A股里“刀剪第一股”的“张小泉”,重新站回舆论风暴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财报显示,这几年张小泉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6%、-47.28%、-39.48%,甚至连2022年本年末与上年末的各项增减比例一栏,除了总资产外,这些数值清一色都显示负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样“糟糕”的业绩自然会引来深交所的“亲切”问询,根据询问函显示,深交所总共提出了10项问题。

除了针对业绩提出的问题外,其中的两项内容也透露出了一丝端倪,所以,也难怪会被外界质疑财务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张小泉的募投项目持续亏损。根据财报,张小泉募集超3.54亿资金进行的智能制造中心项目,目前已累计亏损25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张小泉集团近期有一笔1.278亿元借款逾期了。张小泉集团被列为被执行人。

与此同时,作为掌握张小泉70%股权的富春控股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富春控股也因为一笔3亿元的借款逾期,将与之关联的人全部拖下水,变成被执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已经不是富春控股第一次被执行了。

根据中国执行公开网信息显示,富春控股于今年的3月和5月,已经分别被执行了3次,执行标的高达6.7亿元。

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在今年都被执行了2次,执行标的近3.8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不用说张国标、张樟生这两位实际控股人了,他们身上背负的债也小不到哪里去。

根据资料显示,张国标今年共被执行10次,张樟生今年共被执行2次,两人加起来的被执行标的超1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间 的推移,这些数字可能还会继续上升,所以,用千疮百孔来形容富春控股和张小泉这对“落难父子”,不足为过。

而这次张小泉的前控股张国标、张樟生的退位,改由各自的儿子来接班的举措,让人怀疑是业绩低迷、或是前控股人的债务问题所导致的,怕不是空穴来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在今年上半年,这位“刀剪第一股”就被媒体挖出,在多重利空下的情况下。

张小泉的部分原始股东和机构投资者都开始坐不住了,纷纷不约而同的开展一场轮番减持股票的“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其实了解完张小泉曾经的高光时刻,也就理解如今为会惨遭“抛弃”了。

当时的张小泉可以说是出道即巅峰,2021年上市刚开盘的时候股价最高涨幅接近400%。

截至当日收盘,张小泉股价为34.09元,涨幅394.06%,市值约为53亿元。后面的走势也散发着极大的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截止今日发稿,张小泉的股价降落为11.18元,总市值只剩17.92亿。按保守估计,上市3年,张小泉蒸发了近36亿元

这就更令人怀疑了,张小泉如今的尴尬处境是否或多或少都掺杂着一部分的“夺门”后遗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说张小泉400多年的历史,都快赶上半个世纪了, 几经易主也是正常的事情。

最开始,张小泉的名字也是由十几家刀具商店共同使用,但这时候还是徒弟传徒弟或者老爸传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张小泉”工厂的成立,店铺虽然开始合并,只留下杭州和上海的两个“张小泉”,但这时候,张小泉还有“张氏家族”的影子。

但自从富春集团“看上了”张小泉之后,事态就开启了另一种走向,虽说没有他们的接手,张小泉可能支撑不到现在。

但后来的走势也非常令人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先是先是斥资1.2亿元买下“张小泉”70%的股份,让他们获得了商标使用权。可想而知,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所以,他们开始发挥一波“钞能力”强势进攻,他们先是用1000多万成立了“张小泉公司”,然后开始施展拳脚,一边和“上海张小泉”展开“夺标大战”,一边“增资”“杭州张小泉”。

结局可想而知,这场“商战”变成了一次战略合作,富春集团100%的将张小泉收入囊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小泉后面的发展众所周知了,张小泉一边疯狂融资,一边离消费者越来越远......

其实作为百年老品牌,质量本应无可挑剔,但接下来张小泉管理层的屡出昏招,更是将张小泉亲手缓缓坠入悬崖。

承载着乾隆时代余晖的张小泉,就这样被玩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费者教育暗讽中国人?

网友:“我妈说她用刀的时候你还没出生”

最经典的就是“拍蒜门”事件,如果说一头大蒜将百年企业拍的粉身碎骨,自此开启了业绩下滑之路的话。

那张小泉的危机公关可以说是将它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的家里可以没有葱,但一定要有蒜。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把大蒜带回国后,蒜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当消费者向张小泉的客服反映,用他们家的菜刀拍蒜刀竟然断成两截后。

客服在表示同意退换货的同时,还补充了一句“咱家的刀不建议拍蒜”。

这......不能拍蒜的刀,还能算菜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事一出,立刻激起千层浪,网友瞬间炸开了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在一片嘲讽中,有人指出了正确的观点,就是不同功能的菜刀有不同材质和效能,网友这款菜刀不支持拍蒜的提醒其实是对的,因为太锋利的刀一般都比较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是当时“王麻子和十八子作”等刀具把自己的刀,50%的技能点加在锋利上,另外50%的技能点加在“韧性”后

才能在社交平台直播了一天拍蒜,而刀还完好无损的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张小泉的危机公关却给网友完美的上演了一场“灾难”。

一段张小泉高管亲自下场教“中国人用菜刀”的视频,再度将舆论炒至最高点。

“中国人几十年的切菜都是错的,你看看所有的米其林,都不是这么切的,所以我们的刀也针对性的进行了改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消息一出就点燃了大众的怒火。

“成立于1628年的张小泉,居然不敌1920年成立的米其林?国人用了一辈子的刀你告诉要我要学米其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在中国陕西80万年前用石头割肉的蓝田人笑了,4500年前龙山文化的四把青石菜刀也要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张小泉先生还健在的话,只怕半夜都要坐起来纳闷一句“不是,他有病吧”。

参考上一次这么教育消费者的钟薛高,如今已经在卖烤红薯了......覆水难收,张小泉几百年的口碑算是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一次公关失误只是对品牌形象造成影响的话,那2022年公布的财报中显示,代工产量占比78%,更是直接将张小泉拉下神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这不免令人深思,传承去哪里了?

难道工匠精神的传承是否和商业化的管理难道真的不能共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源于公元936年的保宁醋,至今已有1千多岁,王致和也有354岁的历史,而稻香村也有250岁的高龄......

还有更多的老国货在苦苦坚守,但他们在创新的同时一直在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商业战争里都说国货路难行,外企的风头一直碾压国企,但在以前,老外才是中国的跟屁虫。

把中国文物带回家的《逃出大英博物馆》就是最好的证明,同时也证明了,国货之光正在年轻一代人身上再次点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年老企的风雨兼程,在“世”在人

张小泉在脱离“张氏家族”之前,可以说不温不火,如果偏激一点的话,可以说是苟延残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刀剪行业的市场确实不像快消品一样,可以快速的积累财富和扩张。

但可能人红是非多,当张小泉在被富春控股接管之后,知名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但这样的曝光,同样是预示着张小泉的一举一动将会被大家拿放大镜来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贴近市场,张小泉不是没有做努力,张小泉早在2011年就开始组建自己的电商团队了,在多个电商平台都有自己的旗舰店,直播带货也能看见它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还蹭了一波《中国有嘻哈》的热度,推出“泉叔”的IP形象,还有“变形金刚”“鬼冢”等颇具新意的刀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在前两年入场了厨具厨电、家居五金等类目。

还被媒体爆料,张小泉在售的除了传统的刀、剪产品外,还有美容个护、婴童用品、水杯、男士剃须刀,甚至护手霜等多种产品。

扩宽渠道是没问题的,但是这条路会不会越走越偏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菜刀难道真的没有研究空间了吗?

从中科院一把专利菜刀不仅将激光熔覆技术应用到刀具上,还将40多种特调钢粉末与304铜离子抗菌不锈钢材料相结合来看,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张小泉主攻的市场是高端厨具的话,据国金证券研究所统计,以阿里平台为例。在2021年,700元以上的刀具市场,双立人刀具“基本占据半壁江山”。更不要说上千的刀具了。

图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00元区间的厨具张小泉也仅仅是位列第二,第一名仍然是双立人。而在张小泉旗舰店里显示菜刀热销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售价均在100元以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明显,张小泉卡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虽然在2019年,张国标的女儿张新夏接受《家族企业》杂志专访时表示,张小泉对标的不是双立人,而是贝印集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貌似,不管是双立人还是贝印集团,貌似都只落得个“两头不到岸”的尴尬处境。

2023年11月,商务部公布已经倒闭的老字号已超过50个,业绩下滑的超过了70个,张小泉被列入需整改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张小泉共享百年刀剪誉名的王麻子,在2002年由于连年亏损不得不申请破产,并资本全盘收购。

300多年的历史宣告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曹正兴早已淹没于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下,至今停产二十六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小泉这一路走来,确实步履艰难,而富春集团的接手,确实曾经带给张小泉很多高光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存续几十年上百年的企业往往象百岁老人一般,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乘风破浪,沉淀了智慧也历经了风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越来越多的富二代开始下场接手父业了,许多富二代在商业玩得风生水起,将自己变成“富一代”,而这次接手张小泉的新一代年轻人,是否会带领张小泉焕发新活力呢?

大家对此有什么想法吗?你有买过张小泉的刀吗?他们的工艺如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