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美国资深记者赫什爆出“北溪”事件的猛料后,美媒再添新料。据环球网3月8日援引《纽约时报》的报道称,美情报官员透露,新情报显示“北溪”事件的真凶可能是一个与乌克兰官方有联系的“亲乌克兰”团体,但该官员还强调,美英以及乌克兰官方都没有参与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溪”事故示意图

很显然,这则爆料的可信度并不高,而且很有可能是美国为了撇清嫌疑而故意释放的虚假信息。首先,“北溪”事件的发生地点在波罗的海,这里处于北约的严密监控之下,能够躲过北约的监控,并实施高难度水下爆破,事后还让包括美国在内的各方找不到任何证据,这显然不是一个“团体”能够做到的,而是明显的国家行为,而且美国的嫌疑无疑最大。

其次,赫什在被问及对新爆料的看法时表示,美媒连信息源都没有标出,然后他便大笑了起来。作为资深记者,他自然非常清楚美国政府引导舆论的套路,虽然他并没有点破,但显然也对新的爆料不太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资深记者赫什

“北溪”事件至今已经过去了近6个月,若不是赫什上个月爆出猛料,恐怕这件事大概率将不了了之。如今这件事再度重回大众视野,而且矛头直指美国,此时美媒却爆料称是一个美国也不清楚的“团体”所为,明显是想要转移视线,以撇清嫌疑。

美国这样做,有可能是受到了来自欧洲盟友的压力。近日,在朔尔茨访美期间,外媒就称他与拜登难以绕开“北溪”事件。朔尔茨刚结束访美行程不久,美媒就爆出这一新料,显然有堵住欧洲质疑声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对《纽约时报》的爆料普遍反应冷淡,并没有跟着美国的舆论导向走。北约秘书长拒绝对这一爆料进行评论,德国也明确表示自己的调查尚未结束。言外之意,他们并不认可美方情报官员的说法。此外,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一针见血地指出,美方这是在转移公众注意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

作为最大受害者的德国,态度已经悄然转变。据俄媒3月8日报道,德总理经济事务助理承认,由于德国一半以上的天然气进口都依赖俄罗斯,所以停止进口俄气让德国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此前德国还装作一脸轻松,如今却公开承认损失,德国态度的转变,实质上也是在向美国表达不满。也许在德国看来,主动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已经是在尽力配合美国。但美国却毁了“北溪”管道,断了德国的后路,让德国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更让德国难以忍受的是,美国还要趁火打劫,利用《通膨削减法案》掏空德国的制造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总统拜登

眼下,美国完全不顾欧洲的处境,还要逼迫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向中国泼脏水,并对华发动制裁。如果欧洲再不反抗,经济陷入崩溃将是必然之事。

事实证明,在大国竞争的时代,做美国的盟友非常危险。对美国的盟友来说,美国确实“回来了”,但并不是要加强和盟友的合作,而是要将盟友推向对抗一线充当炮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拜登团队

欧洲现在是中美都想要极力拉拢的对象,不同的是,美国是靠着强权手段逼迫盟友屈从于自己的地缘战略,而中国是靠着务实合作与欧洲实现互利共赢,通过经贸关系增强双方政治关系。美国的做法只会让美欧关系越发分裂,同时将欧洲推向中国这边。

时代已经变了,美国要认清,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欧洲在思考未来发展道路时,未必一定会选择跟随美国。美国的盲目自大,最终只会让自己众叛亲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