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孩子还是幸福多了,我们高考那会儿没几个人当回事,大人都忙着自己的事,也不咋管。
我们自己骑个自行车骑二十公里到市区,有些同学要骑三十公里。
找老师报道之后,有地方住的同学自己去住,没有地方住的就跟着老师住八块钱一晚上的旅社。
那种旅社我那时候还没住过,觉得很高级。
一个房间三张单人床,还有个暖壶,可以免费打开水。
我两年都住工地,第一年和一个同学,第二年和我一个堂弟。
第一年那个工地刚好赶上在搞基础,工地上机器昼夜不停,外面大灯一直开着,我睡眠质量差,基本没法睡觉。
勉强熬到早上,七点钟起来,在工地的灶房买个馒头,夹点青辣椒一吃,就骑着自行车去考场。
考完了回工地吃饭,稍微眯一下,然后再去考场。
有一天中午很热,出门的时候我爸给了我一块钱,买了个五毛钱的雪糕。
那是我第一次吃五毛钱的雪糕,但当时还不知道那玩意儿叫奶油。
知道奶油是奶油,都是上大学时候的事了。
考场都是市区的中学,我们都不咋熟悉,有的还是小学,所以都要提前一天到了之后去看一下,以免第二天找不到地方。
第二年那个工地稍微好一些,没那么吵了,而且赶上下雨,也没法干活,还算安静。
我每天早上和堂弟还是吃个馒头夹青辣椒,然后去考场。
不过也因为下雨,所以每天都是步行来回。
那时候市区还比较小,从东环路走过去到考场,大概十来分钟就够了。
考完再回工地上去吃饭,吃完饭看看书,稍微复习一下。
我基本不咋复习,有时候考完就在考场外面等着别的同学出来扯咸蛋。
我交卷子都很快,第一年数学卷把自己会的做完就要交,老师不让,因为还不到半小时。
我没办法,只好观察了一会儿监考的女老师,大概四十多分钟就交卷走了。
那时候提前半小时开始发卷,但不让动笔,我翻看一下,会的就差不多有数了。
开始答题之后,就写答案,所以半小时不到就基本是做完了。
除了语文写作文时间长点,用了一个半小时左右,其它科目都是一小时左右就交卷。
出了考场,教室附近也不让待,我只能去操场上等着别的同学考完出来。
考完最后一科,同学出来以后,还在操场上和别人打了一会儿篮球才走。
所以后来上大学以后,听城市里来的同学说高考的时候都住宾馆,我很诧异。
居然这么浪费钱,那多贵啊,我们投亲靠友凑合住两天就拉倒,都是免费的。
有的同学第三天上午考完就直接回家了,连饭都不吃,因为要省钱。
还有同学是自己从家里带了馒头来的,中午吃饭的时候就在考场的学校门口吃,吃完就地看书复习。
那天下午我还去老师住的旅社去跟带队老师说了一下,我要第二天才回家。
老师听完也自己收拾东西回家了。

然后就是那个漫长而焦虑又有些茫然的暑假,感觉是这辈子过的最长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