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型期。

汉高祖刘邦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如何建国,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就摆到了刘邦的面前。

可借鉴的只有两种:周朝的封建制和秦的郡县制。

无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从统治者的思想角度,刘邦肯定倾向于秦朝的郡县制,由中央对下辖各地实行直接统治。

但秦二世而亡的惨痛教训,又让汉朝的统治者觉得步子不能迈太大,否则容易扯到蛋,那么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分阶段实现的呢?

01 刘邦的难处

周朝的封建制,是周天子把一块地封给诸侯,在诸侯的封国里,臣民只效忠于诸侯,周天子根本管不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灭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各地官员均由中央派遣,管好了升职,管不好撤职甚至杀头,这样君主对全国拥有绝对的权威性和控制力。

从刘邦的心底,他肯定也想效法秦制,但实际情况却不允许。

为什么呢?

第一,回到周朝的封建制是当时所有人的共识。

当初大家造反的时候,反的是谁?是暴秦。

灭掉秦之后,要回到周的封建制,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即使强大的西楚霸王,灭掉秦国后,也是将天下分成十八块,每人一块。

第二,刘邦的实力不行,远远做不到一言九鼎。

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靠的不是自己,而是手下韩信、英布、彭越等猛将,这些人虽然名义上隶属于汉王,但每人麾下都有数十万军队,猛将如云,实力甚至远在刘邦之上。

如果刘邦要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对这些人进行打压,光一个韩信,就够他喝一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刘邦的权威还没有建立起来,思想工作还没到位。

周朝将近800年江山,仅仅春秋战国就500多年,那是一个文学鼎盛,思想喷涌的时代。

秦始皇虽然焚书坑儒,但他的统治与800年的周朝相比,几乎是一瞬间的事,所以此时大家的思想还是非常奔放的,对于刘邦这个皇帝,并没什么后世的那种敬畏。

世界是个大的草台班子,这句话是真理!

看看刘邦的团队吧!

刘邦是亭长出身,最多最多也就相当于个村长吧。

他手下名垂青史的萧何和曹参,都是最基层的公务员,而且是最没出息的那种,一把年纪了连个副科都混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樊哙是个杀狗的,周勃是个编草席的,200多年后,刘备又接手了这一职业,精细化到草鞋。

韩信就更不用说了,钻人家裤裆,陈平喜欢偷东西,媳妇都娶不上,最后凑合娶了一个结过五次婚的寡妇。

刘邦刚当上皇帝,在金銮殿开会,他也总是走下来和老兄弟们一起吹牛逼,大臣们说得尿急了之后,出门左拐,柱子底下就直接解决了,回来接着吹水。

有时候大臣之间急眼了,互相饱以老拳,吐口水,甚至拔刀相向,砍桌子砍椅子砍柱子,更是家常便饭。

把个皇宫弄得乌烟瘴气。

想想刘邦心里舒服吗?

难怪有一天,刘邦对身边的大臣发牢骚:“我觉得这皇帝当着也没啥意思。”

但这些人都是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大家背后那些龌龊事都彼此心知肚明,你想搞权威,人家也不屌你啊!

怎么办呢?

02 剪除异姓王

西汉初立时,天下62个郡县,刘邦自己手里只有15个。

分封的11个诸侯国中,刘姓诸侯只有4个,而且能力平庸。

7个异姓王分别是:齐王韩信,后改为楚王;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韩王;长沙王吴芮

如果真要对阵,可能一个异姓诸侯就可以将他们团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刘邦的开局连周天子都不如。周天子分封时,起码天下75%的国土都在姬姓诸侯的手上。

刘邦虽然打仗不行,但玩政治手腕真是天才。相反韩信这种战场上无敌的统帅,反而是政治上的低能儿。

异姓王们实力强大,也嚣张惯了,所以他们的把柄,一抓一大把。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楚汉争霸时,自然玩不过刘邦。

除了吴芮早早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全身而退之外,其他人全被灭掉。

这其中最惨的就是燕王卢绾,本来刘邦把燕王臧荼灭了,不知道怎么着又封了自己的好哥们卢绾为燕王,这摆明了要坑他。

卢绾一看异姓王们都被杀光了,我也不姓刘啊。这时候拜刘邦为干爹,改姓刘,面子上也过不去啊。

于是他直接跑到了匈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在死之前,终于解决了心头大患,并与大臣立下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这样西汉的分封制从功劳制变成了血统制,这样能保证汉家江山千秋万代吗?

想想就不可能,周朝的例子就在那摆着呢。

兄弟之间感情再好,各自在各自的封国往下传几代,互相交往极少,到了儿子辈孙子辈,基本也形同路人了。

03 景帝的七国之乱

到了景帝这一代,天下尽归刘氏一族,所有的藩王都是刘氏子孙,按说天下太平了吧?

但七国之乱,让一切隐藏的矛盾全都浮出了水面。

七国之乱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新仇,一个是旧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说旧恨:

当年景帝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和吴国的太子下棋,因为起了争执,刘启用棋盘失手将吴国太子打死了。

春秋战国时期,因为下棋而死的国君真不少,所以奉劝各位少下棋!

作为太子,肯定不能以命抵命,这下子与吴王刘濞的梁子就算结下了。刘濞本来就有谋反之心,这下子更是变本加厉,招兵买马。

再说新仇:

晁错向汉景帝提出削藩的建议,如果汉景帝用5年的时间来实施,温水煮青蛙,诸侯国的反抗也不会很激烈。

但是汉景帝急功冒进,而且打击面太大,一下子得罪了4个大的诸侯国。

于是,吴王、楚王、赵王、胶西王联合其他诸王,打着清君侧的名号举兵。

本来说好的9个王一起,但后来有两个又临时反水。

即使这样,汉景帝也吓得半死,连忙把晁错腰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怜的晁错,穿着官服上朝,根本不知道是去菜市口。当被人骗到了铡刀前才明白即将面对的下场,可叹!

虽然七国之乱很快就被平息,但汉景帝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

04 武帝的高超手腕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内部矛盾解决差不多了。

虽然因为怕再激化矛盾,汉景帝没敢把参与叛乱的七国的国土收回,但面积的缩减是不可避免的,从国缩减到县,基本不足为虑。

此时北方的匈奴逐渐壮大,汉武帝只得加快国内整合的进度,他推出的两项决定,一是推恩令,二是酎金夺爵

简单说,推恩令就是废除嫡长子继承制,给其他儿子继承的权利,这样100平方公里的封地,有5个儿子,那嫡长子可以继承爵位和20平方公里的封地,其他4个儿子每人也可以继承20平方公里的封地。

再强大的国家,这么拆下去也变成了碎片,丧失了与中央叫板的实力。

当然具体分多少要自己内部商量,但总的原则就是大家有份,促进内斗,分化瓦解诸侯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酎金夺爵更是奇葩。

具体做法:大家都是高祖的子孙,现在享受的都是高祖的荣光,所以每年祭奠高祖的时候,上贡些好东西,是天经地义的。

但因为削藩的削藩,降级的降级,很多人的封地只有一个村,自己吃饭都有问题。

现在汉武帝说,每人每年给高祖要上贡一箱台子,一箱华子,那很多人根本没条件。

OK,没完成任务的爵位没收,封地自然也就没了。

自此,从汉高祖到汉武帝,用了4代的时间,汉朝完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为后世2000年树立了标杆,影响中国历史2000多年。

本文为作者收集整理和辛勤创作的内容,文中涉及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书籍、图片、人物等,如果有侵权嫌疑,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