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性

稳定性作为评价体外诊断试剂保持产品性能的关键指标,对产品研发、生产、运输、保存和使用等环节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体外诊断试剂稳定性研究旨在了解体外诊断试剂成品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质量变化情况。制造商可根据稳定性研究结果确定体外诊断试剂的储存条件、检验周期和产品有效期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稳定性研究方案的编制要求

稳定性研究报告包括:稳定性研究方案(计划)、原始数据、结果分析、结论。

开展稳定性研究前应先制定稳定性研究方案,稳定性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材料、研究项目、研究方法等。

2.1稳定性研究目的

·确定产品的运输、储存和开封后的保存条件;

·确定产品的保存期限和开封后保存期限;

·产品储存条件和保存期限等变更时,验证变更后的产品稳定性;

·根据稳定性研究结果,评价和调整产品组方、工艺、包装材料等。

2.2稳定性研究材料

包括:试验试剂(三批)、企业参考品、恒温箱、冷藏柜、恒湿箱等。

试验试剂应为实际生产条件下的三批试剂,并分别说明三批次批号,三个批次生产工艺与质量要求应保持一致,试验试剂包装材料应与实际储存采用的包装材料一致。

2.3稳定性研究项目

通常选择分析性能中的指标进行考察。

如果稳定性研究结果不符合研究方案中所确定的评价指标,应进一步分析原因。

如果出现试剂组方不稳定、包装材料破损、储存或运输条件变化等因素,企业应在确定原因后采取改进措施,并在改进后对产品重新进行稳定性研究。

2.4稳定性研究方法

A.效期稳定性:即实时稳定性,是将体外诊断试剂置于制造商规定的条件下建立或验证试剂保存期的试验。

根据生物制品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要求,效期稳定性研究时间设定的一般原则是:

·第1年内每隔3个月检测1次,第2年内每隔6个月检测1次,从第3年开始可以每年检测1次。

·如果有效期为1年或1年内,则应为前3个月每月检测1次,以后每3个月1次。

体外诊断试剂可根据产品具体情况确定考察时间,对产品性能可能变化的时段应密集检测。

B.加速稳定性评价:是通过设定温度、湿度、光、振动等极端条件,以考察体外诊断试剂各项物理、化学、生物性能指标均符合拟定技术要求中各性能指标要求,从而推断体外诊断试剂有效期的研究。

由于大部分诊断试剂中主要组分为蛋白类物质,加速稳定性研究中升高温度以考察试剂稳定性成为常用方式,通常在长期稳定性研究温度条件下至少升高15℃。

C.运输稳定性评价:是基于对试剂实际运输条件(如运输时间、预计温度和湿度)的了解,模拟运输条件存放产品,从而评价产品稳定性,主要考察产品在市售包装条件下运输过程中稳定性情况。

运输稳定性研究应遵守当前监管部门对体外诊断试剂冷链运输管理的法规要求,主要考虑条件有:极端温度、温度循环、冲击与振荡、压力与湿度等。

模拟运输,是根据产品实际储存条件及运输条件对运输进行模拟。虽然可通过实际运输试验对运输稳定性进行一定程度考察,但由于我国气候情况复杂,道路交通状况各异,通过某一两条运输线路难以覆盖该产品未来实际运输条件。

因而,考察现有产品实际运输情况,从中选择相对苛刻的运输条件开展模拟运输,不失为考察运输稳定性的好办法。

模拟运输条件设定应考虑的因素有:温度、湿度、运输时间、其他(如汽车颠簸)等。

D.使用稳定性(冻融稳定性):通常将三批次产品按照规定条件存储至完全结冰,再取出置于室温完全解冻,如此反复冻融数次后进行检测,具体冻融次数根据产品特性自行设置。

E.使用稳定性(开瓶稳定性):含抗原、抗体和酶等蛋白类物质的试剂,除与空气接触影响试剂酸碱度外,微生物污染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此类试剂开展开瓶稳定性研究。

对于胶体金试纸条/卡,由于生产时的低湿度要求,在开封时直接吸收空气中水分,因此也必须明确要求开封后的使用期限。

F.使用稳定性(复溶稳定性):主要考察试剂盒中或与试剂盒配套使用的干粉,在规定条件下使用指定的溶剂溶解后是否影响试剂性能。

对于干粉试剂的复溶稳定性,一般需选择三个批次,考察准确度、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等指标。

通常粉末状态的产品均需提供复溶稳定性研究资料,除非是复溶后立即且一次性适用的产品,此类情况下对复溶稳定性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