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还没在核战争恐慌中缓过神来,自己的能源生命线“北溪”管道又遭破坏。据观察者网报道,同一天“北溪-1”和“北溪-2”号管道遭到破坏,事故发生后,丹麦、瑞典、欧盟等多方均表态这是一场“蓄意破坏”,但关于谁是幕后黑手,外界也是众说纷纭。

目前来看,疑点最大的是美国。从“北溪-2”立项之时,美国就强烈反对,因为从政治上来看,这条输气管道将拉近俄欧关系,不利于美国的欧洲战略。从经济上来看,“北溪-2”如果顺利开通,欧洲就会减少对美国天然气的采购,要知道现在美国能源公司向欧洲运一船天然气,就能够赚取1亿美元的巨额利润。所以美国有着充足的动机,拜登也曾有过类似言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结合最近的俄乌局势来看,美国袭击“北溪”管道的另一个重要动机,就是让俄乌冲突延续甚至升级。乌克兰四地公投结束后,俄方突然表示仍然愿意与乌克兰谈判,在与莫迪会面时,普京也表示将尽快结束冲突。

所以俄罗斯进行部分动员,支持乌克兰四地公投,并频繁发出核战争警告,有可能是为了借机宣布结束特别军事行动,并入俄罗斯的四地就是这次特别军事行动的战果,从场面上来看俄罗斯仍将是胜利者。这也避免进入冬季后,欧洲仍然与俄罗斯持续对抗,致使俄欧关系彻底破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普京有理由做这个选择。而欧洲方面,也已经爆发了多场游行活动,要求政府恢复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欧洲完全可以借民意为由完成自救。但如今“北溪”管道被袭击,欧洲失去了和俄罗斯缓和关系完成自救的最后机会,没有能源合作,俄欧关系就只剩下政治正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也有重大嫌疑。

不过,美西方目前已经编造好了“反俄剧本”,从管道爆炸出现之初,英国媒体和乌克兰就将矛头指向俄罗斯,到现在欧洲越来越多媒体加入,指控俄罗斯是“北溪”管道的袭击者,就连理由也帮俄罗斯找好,称俄罗斯这样做是为了逼迫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作出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回应称,这种污蔑非常荒谬且老套。西方舆论现在基本上被意识形态所裹挟,缺乏基本的理性,猜测俄罗斯为幕后黑手的观点根本经不起推敲。

首先,俄罗斯即使要逼迫欧洲妥协,也应该给欧洲留有希望,直接炸毁“北溪”管道的做法,不是在创造筹码,而是在彻底割裂俄欧关系。其次,俄罗斯要打“能源牌”,完全可以采用更加可控的方式,例如关闭阀门,或是像此前一样例行“检修”。所以俄罗斯没有动机袭击“北溪”管道,这样做对俄罗斯没有任何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幕后黑手究竟是谁,只能静待调查结果,目前欧盟、俄罗斯、丹麦等多个国家已经表态要彻查到底。其实查清是谁所为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是,袭击“北溪”管道只是一个具体行为,袭击实施者背后的真实图谋,以及这一举动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才是最值得俄欧以及国际社会关注的点。

“北溪”管道还可以修复,但针对大型民用基础设施的袭击一旦开了先例,恐怕类似的事还会再次上演,这也意味着俄乌冲突已经开始外溢,现在不安全的已经不止是乌克兰,整个欧洲都将处于恐慌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调查结果即使指向美国,俄欧又将采取哪些反制行动,是像此前美国在乌克兰研究生化武器一事不了了之,还是相关方向美国发起对等报复?对于这个问题,俄高官贾巴罗夫表示,如果查明美国介入其中,局势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总之,俄乌冲突正在朝向大国冲突发展,局势将变得越来越具有不可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