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这句话再次在中企身上得以应验。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vivo在印度分公司的2名员工遭到印度当局逮捕,并于当地时间12月26日出庭受审。

此次印度检方引用的是《防止洗钱法》,这也就意味着印度检方将对被捕的vivo公司员工提起刑事诉讼。理由是他们在一场洗钱案中为vivo印度子公司提供协助。

对此vivo公司表示,对于印度政府采取的行动表示震惊,印度政府对vivo公司的正常商业运转已经构成骚扰,并对vivo在印度继续经营产生了更多的不确定性,vivo会采取一切法律手段来应对印度政府的不当指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vivo

对于印度逮捕vivo在印公司员工一事,中国外交部也站出来发声,发言人毛宁就表示,中国支持所有中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敦促印度看清中印经贸合作的本质,为中国在印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印度第一次向vivo发难。早在去年,印度就突击搜查了vivo的办公室,并声称vivo向中国国内“非法汇款”,但印度却拿不出什么实质性证据,所以这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在此之后,才发生了印度当局冻结小米印度子公司约6.7亿美元资产。

而印度针对中国跨国企业的统一手法,就是税务问题。冻结小米资产的理由是违反《外汇管理法》,言外之意就是小米公司向国内汇款违反了该法律。如今针对vivo又使上了新的法律手段,即《防止洗钱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政府

根据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长拉吉夫表示,中方在印企业涉嫌大规模的逃税嫌疑,涉嫌的金额可能高达11亿美元,而印度政府在过去的追缴过程中,仅仅收回不到2成的税款,所以在未来印度政府可能还会再次在税务问题上对中企进行调查。

但实际上这就是一个伪命题,印度政府拿外企开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除了小米、vivo之外,还有在印度建厂的创维、以及台湾的富士康,欧美的跨国公司同样如此。甚至如美国沃尔玛、福特、花旗银行更是从印度直接撤离。截止到2022年,最少已有1700家跨国企业宣布从印度市场撤离,这足以说明印度政府“开门招商,关门打狗”的厉害之处。

当然,原来印度政府是无差别攻击,只要看见哪一家跨国企业在印度疯狂吸金,印度政府闻着味就过去薅羊毛了,就算不一网打尽,最起码也要让这些企业为印度政府白打工几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兴公司

但现在印度政府主要针对的对象为中国跨国企业。而就在VIVO员工被捕一事还未结束之际,另一家中企中兴公司也被曝出,其在印度公司的中方员工由于无法获得签证或者签证延期许可,即将全部被迫离开印度。

印度针对中企的背后,除了用“税务”的方式要求中企将赚到的利润全部留在印度消费,推动印度经济工业制造发展之外,同时也有部分政治原因。比如中印边境冲突及摩擦。

加勒万河谷冲突结束后,印度转头就拿中企开刀,先是禁止使用来自中国的数百款应用程序,之后就开始针对小米公司的外汇不合规的调查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印关系

从2021年开始,小米、华为、vivo、OPPO、中兴在内的多家中企都受到了印度政府的调查指控,乃至冻结扣押其在印度的资产。

不过印度似乎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那就是这些来自中国的跨国企业,本身就是印度完成工业化的一块跳板。比如在2014年,印度手机的制造量只占全球的3%,而中国手机厂商进入印度后,这个比例现在已提高到了11%,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制造国。

印度政府现在针对中企的行动,只会导致中国在印厂商的投资不断减少,甚至是逃离印度,一旦这种现象常态化,跨国企业只会加速逃离,这时候莫迪也不用讲“印度制造”了,缺乏外资和技术,印度工业化进度都会陷入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