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进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取得了解放战争标志性的胜利,留给蒋介石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这件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中,最先攻进总统府的是三十五军,这支军队的番号在我军历史上只存在了一年,因为他是由国民党将领吴化文所部在战场起义整编而来。

一个由国民党起义将领旧部整编而成的部队率先攻入国民党政府的核心,不能不说是历史的一个小幽默。不过,就在35军攻占这座在太平天国时期天王府遗址上,改建而来的总统府不久,粟裕将军却突然给吴化文发去急电,要求35军立即撤出南京。

吴化文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选择起义?粟裕将军又为何要将三十五军调出南京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左右摇摆的吴化文

吴化文出生于1904年,他的父亲虽然是农民,但还算有一些文化,曾经在烟台神学院读过书,因此对孩子的要求都十分严格。

8岁那年,也就是辛亥革命第二年,由于家乡实在穷得难以生存,吴化文的父亲只得带着一家人背井离乡地到安徽蒙城县讨生活。好在那时候的蒙城地广人稀,勤劳的吴家人开荒种地、勤俭持家,也总算是将日子过得有些起色。经济稍微宽裕后,吴化文就被父亲送到私塾念书,由此可见他的父亲望子成龙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后的吴化文能够在旧军队中脱颖而出,与他在私塾就读的几年里,打下的知识素养和基础密不可分,有文化在哪里都能吃得开。1921年,蒙城遭遇洪涝灾害,老百姓几乎颗粒无收,为了生存,已经十七岁的吴化文决定投军,到兵营中讨生活、奔前程。恰好当时由冯玉祥担任旅长的北洋陆军第十六混成旅到蒙城招兵,吴化文也就加入了冯玉祥的队伍。

正所谓读书改变命运,吴化文虽然只读了几年的私塾,但在那个文盲遍地的旧社会,能够识文断字的吴化文已经算得上是高级人才了,再加上吴化文本人有些机灵、勤快,所以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了冯玉祥的勤务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玉祥此人用人有一条原则,非常喜欢重用那些出身贫寒、却又勤奋上进的有志青年,在冯玉祥的推荐下,吴化文先后进入不同层次的军校进修或学习,极大的开阔了视野,也增长了军事素养。

这一步打开后,吴化文的整个军旅生涯如同走上了快车道,在军中升迁快速。不过,吴化文此后的经历却有些复杂、先是背叛冯玉祥,投靠了韩复榘,然后在抗日战争中又投降日军,还多次向解放区发起进攻,造成了鲁中地区许多惨烈事件的发生,以至于解放后,虽然吴化文早已起义反正,但仍有不少鲁中人民自发组织请愿团,南下华东军区,恳请陈毅司令员“杀吴雪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吴化文弃暗投明

抗战胜利后,吴化文部又被蒋介石收编,成为了国军序列,也有一种说法是吴化文当初投降日本人是被戴笠所逼迫,戴笠还扣押了他的家眷老小以作人质。不过,吴化文自己也十分清楚,他并不受蒋介石的信任,蒋介石只不过是需要一切武装力量来对付共产党罢了。作为冯玉祥旧部,吴化文这样的杂牌军不可能得到蒋介石的真正信任。

为了谋求出路,吴化文决定再次厚着脸皮去找自己的老长官,请他帮助指点迷津。1946年7月,借着前往南京开会之际,吴化文跑去上海拜访了冯玉祥,此时的冯玉祥有名无权,只是顶着一个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头衔,却是光杆司令一个,甚至还无法调动一个连的兵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见面,吴化文就向冯玉祥行跪拜礼,对于这个老长官和恩人,吴化文还是十分尊敬的。经过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冯玉祥也早就看淡了过往,并没有计较他当年的背逆之举,反而还十分爱护这个曾经的下属,将其当做子侄晚辈看待。

冯玉祥认为蒋介石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是铁心要将好不容易从鬼子铁蹄下获得解放的全国人民再度陷入战火,内战已经无可避免。最后,冯玉祥给吴化文写了一封介绍信,让其去找国民党军界元老李济深,而周总理通过李济深得知了思想摇摆的吴化文后,也托人给他带去了一封信,劝他认清形势,站到人民的队伍中去,并保证对其过往行为既往不咎。

周总理的话令吴化文感触深刻,也加强了他弃暗投明的决心。通过冯玉祥、李济深、陈毅等人,吴化文暗中建立起了同共产党的秘密联络渠道。1948年9月,在济南战役我军势如破竹的情况下,吴化文眼看着国民党大势已去,内心几经挣扎后,最终于当月19日率领部下两万余人宣布战场起义,将防线让给了解放军,加速了济南战役的胜利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率先攻进总统府

起义之后,吴化文率领的第九十六军被改编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军长是吴化文。1948年12月,三十五军开赴徐州战场,参加了淮海战役的第三个阶段,为解放战争做出了一定贡献。

有意思的是,吴化文还曾收到济南战役国军最高指挥官王耀武在战犯管理所寄去的信,王耀武在信中调侃式地埋怨吴化文起义没有拉上他,以致于最后吴化文成了座上宾,而他成了阶下囚。不过,吴化文知道王耀武此人性格豁达,也比较开朗,但二人终究不是一路人。出自黄埔的王耀武是蒋介石的嫡系,如果吴化文敢拉着王一起起义,那可没有好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4月,在轰轰烈烈的渡江战役中,吴化文带领着三十五军参战,他的部队第一个攻进了蒋介石的老巢南京总统府,还升起了一面红旗,宣告蒋家王朝的覆灭。不过令人诧异的是,一周后,粟裕将军就给吴化文部下令,要求三十五军撤离南京,改由二十四军接替南京防务。

当时这道命令让许多人感到不解,而之所以会下如此命令,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虑的。一是三十五军还有更重要的任务,战争并没有结束,这支部队还需要跟随大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敌,以求创造更大的战果,早日迎来全国解放。

其次,三十五军毕竟是起义归化部队,虽然华野对这支部队做了思想改造和动员,但由于时间仓促,难免会有一部分官兵思想观念并没能完全改变过来,这对刚刚解放的南京城内治安与稳定是一个隐患。并且,粟裕将军也曾给三十五军发去电令,要求占领南京的该军特别注意纪律,维持好南京秩序。从电文中也能看出粟裕将军的隐隐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