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重游记

文/林海洋

题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继上月去了一趟从化,险些被醉美的乡村景色找不到北,时隔一个月又心血来潮,随采健公司重游了40年前去过的粤西罗定,罗定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听我往下说。

名人效应

是日天气开始转冷,但阳光灿烂,算得上出游的好日子。在大巴车上,主办方司仪M女士,简要介绍了景点的概况,自称广西人、罗定媳妇,听老一辈说想当年罗定人穷志不穷,再穷也要卖力干活找钱供儿郎读书,长大方能有出息并有实力功底成就大事,可见罗定人具战略眼光和前瞻性,颇为子孙后代着想和积德造福。

话锋一转,M说起著名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黄俊英,系在罗定土生土长,早已定居省会的笑星名人,老百姓常在电视机看到他与杨达幽默风趣、惟妙惟肖的精彩表演和演技身影,给千家万户带来了茶余饭后的欢声笑语,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团友们对此当然不会陌生。听君一席话,犹如醍醐灌顶而乐不可支。

此时此刻,我和另一团友在下面喃喃细语:罗定名人还有蔡廷锴,当下较年轻者反而不大知晓他是何许人也?在历史的长河里,有些人总是让我们难以忘怀。时光回放令我想起半个世纪前,老师组织我们春游,途经沙河顶临近的十九路军坟场(后为广州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时,停下了脚步,老师称蔡廷锴是十九路军军长,罗定人,曾受老蒋排挤,文革前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按:成为国家领导人或许蔡是第一位罗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加工作几年后,我由工人岗位被选送到机关办公室试用。有一天闲着没事“串岗”,与年长的同事“吹水”,他说其是罗定罗镜人,我快言快语:蔡廷锴是你们公社人,他愣了一下,定定神反问我怎么知道的如此清楚,因为粉碎“四人帮”才几年,有些禁书尚未重见天日,消息渠道从何而来?冥冥之中,记得老师说过,罗镜是镜子的镜,不是干劲的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才脱口而出。这哥们说蔡廷锴是他隔壁村的,好像叫龙岩村。

说起来,很多人名都是用楷居多,而用锴还是去年末我受人之托,参与其出《回忆录》润色时首次发现,文中提到“欢迎抗日将领蔡廷锴”,刚开始我误以为锴是楷?经核对证实锴正确,才放下心来。

临下车主持人推介下一景点为惠州龙门县温泉二日游需398元。M才思敏捷,口齿伶俐、生动有趣,令有的团友浮想联翩,精神振奋而怦然心动,但又觉得退休社保金毕竟有限,还得养家糊口不是,出游价格还是高了点。M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卖个关子又透露喜讯:经请示总部恩准,优惠价骤降为180元仅限本车团友,顿时掌声雷动,报名者争先恐后,振臂一呼“我去”。

不朽工程

这次旅游重头戏,是参观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长岗坡渡槽,是首批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之一,有“广东红旗渠”、“北看红旗渠,南看长岗坡”之称。

据记载,水利工程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第二个月起动工兴建,到1981年1月竣工通水,历时4年2个月。长岗坡渡槽每年把近4亿立方米的河水横空输送到金银湖,使之成为罗定库容、供水量、发电量最大的水库,灌溉8万多亩农田,保障城区以及多个乡镇55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罗定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铁锤、钢钎,打造出一座气势磅礴的水利工程。当年绝大部分混凝土料都是靠人力一担一担地沿着排栅挑土去的。砌筑槽墩高达25米,也是靠肩膀将100多公斤重的石块一块一块地抬上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反复争论,大家达成共识,长岗坡渡槽枢纽工程的宏大篇章正式拉开帷幕。罗定水利建设的历史翻开波澜壮阔的一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1年1月至1975年5月任罗定县委书记郭荣昌,曾参加水利建设。据我保存的《南方都市报》报道:“文革”中,郭荣昌的仕途有一次巨大的飞跃,1975年42岁的郭荣昌从罗定县委书记直接提拔当上了广东省委书记(当时设省委第一书记),这在今天的社会政治环境下是很少见的。”据说,这事也让当时的罗定县名声在外,火了一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9年,原水电部副部长李伯宁到罗定视察了长岗坡渡槽建设,即席赋诗一首:“罗定儿女多英雄,壮志引太济金银;十里彩虹跨长岗,疑是银河落罗平。”讲述罗定水利建设的《罗定山河披新装》还编上了上世纪70年代的小学课本。

美丽乡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完长岗坡渡槽,下个景点该是罗定网红打卡点——黎少镇田心村,这也是社会主义最美乡村缩影之一。该镇根据丰厚的资源和淳朴的乡风人情,打造以文化为基调,以旅游为方向的美丽示范村,值得一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市来的游客,见农村也有情侣路,觉得挺好奇,据说这是缩少城乡差别的新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随机拍下村民放养的鸡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路过村庄一户人家,正见他们在院子里面杀鸡,问我们是否买一只罗定鸡品尝?现在啥年代了,都市人嫌麻烦,大多买光鸡,只好糊弄他,游完景点再说,谁知不走回头路,一去不复返了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定著名的特产肥四鱼腐35元/包,几乎被游客抢购一空,而罗定特产豆豉似乎无人问津。既然到此一游,我也“跟大队”排长龙,象征性购买了手信,15时36分乘车返程。

注:本文由广东老干子弟站韩朝阳站长推荐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海洋,大专学历,在企业历练数十载,从事管理和文字工作。退休后笔耕不辍,参与相关回忆录、纪念册和文集出版编辑筹备及校对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