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人永远成功,也没有人永远失败,知道善处成功与失败,才是一个人该有的修养。

——傅佩荣

高考的日子又要到了,对于辛苦备战的考生来说,这无疑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刻之一。

紧张、焦虑、亢奋,种种情绪自然难免。

说来惭愧,我离开考大学的压力已经半个世纪了,梦中偶尔还会出现数学卷子答不完时的惊慌与焦灼。

我对所有考生的同情,实在出于自己的亲身体验!

若问我应对有何良方?

说实在,我只能将我这一路走来的经历与你分享,聊作慰藉。

1

那种心情不亚于高考放榜

回头看看这几十年,高考的经历虽然难忘,但比起我后来去国外念书时的忧虑,实在微不足道。

我三十岁才拿到出国留学的资格,算是晚了些。

所以去到国外,心情就像过了河的卒子,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我初到耶鲁大学时的感受,就像王维的诗中所写“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时想:如果我不幸失败,还有脸回台大教书吗?

主意既定,自然全力以赴,忙得没有担心的时间。

1980年的圣诞节,是我最忧虑的时刻:

数着日子等着开学,以便知道第一学期的成绩,那种心情丝毫不亚于等待高考放榜。

因为那时刚到国外,语言又不通,为了跟上老师上课的进度,我每天至少读书12小时,这么拼命万一仍然失败,只好回家算了。

那种不确定、不安全的茫然之感,至今想来竟还有几分委屈。

2

博士毕业典礼也不要了

表面看来,我在耶鲁念书的过程出奇顺利:

两年之内所修的十二门课中,有十门得到A,同时通过研究生ETS法文与德文测验。

第三年上学期一口气通过三门学科考试,然后修读日文,写成论文,总计三年半得到博士学位。

而事实上呢?

那是我与忧虑一起生活、受忧虑煎熬的最大限度了,再增加一点点压力,恐怕就要崩溃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

我在赶写论文的最后半年里,几无日夜之分。

偶然利用间歇的休息时间,躺在床上胡思乱想:

假如我就此死去,家人与朋友会伤心吗?会如何伤心呢?

他们的伤心使我忍不住伤心垂泪,告诉自己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可想而知,当时我内心的压力已经到了极限了。

以至于论文一通过,连毕业典礼都等不及,我就搭飞机回台湾了。

一个博士毕业典礼比起我的乡愁,比起我急欲摆脱的忧虑状态,实在不算什么。

3

不必担心“不确定”因素

当然,考试就是竞争,有竞争就有成功,也必然有失败。

人与人的竞争,难免牵涉到“时机、运气、灵感”等因素。

以高考来说,倘若一大早出门遇到塞车,心情怎能不紧张?

万一遇到大雷雨,鞋裤打湿了,坐在考场里不大舒服,怎能不怪罪考运?

反过来,进场前一分钟看过的两道题,竟然都出现在试卷上;

猜答案时,居然福至心灵、如有神助,怎能不庆幸自己是上天的宠儿?

以上种种,怎能说是公平呢?

人生确实有各种“不确定”因素在左右我们的遭遇,该怎么面对?

越是如此,我们越须加强主观的修养与意念,提升自己的应对能力。

须知,即使去掉一切变数,依然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既然经过了相对公平的竞争,不论胜负,都必面对现实。

没有人永远成功,也没有人永远失败,知道善处成功与失败,才是一个人该有的修养。

4

含泪播种的,必含笑收获

这样的说法并不是唱高调,而是肯定人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特质,都应当追寻自己的舞台,实现自己的人生。

若说公平竞争,只有人格的高低一项,必须由每个人自己负责。

人生除了人格之外,其他的成就得失都有偶然因素,所以不必过分计较。

人格修养的“考试”,只要愿意,人人都可成功。

高考,仅仅是人生中第一座竞赛场。

我们借此提升自己的能力、坚持自己的斗志,同时培养自己面对成败的合理心态。

此后的人生之路,还有更多竞争等待我们,而真正需要我们终身负责的,毋宁是自己的人格修养。

此刻,我心中默念的祝福是:

年轻时认真接受挑战,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值得的。

耶稣说:“含泪播种的,必含笑收获。”

愿以此,与大家在人生道路上共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老师经典课程《哲学与人生》

点击下图,听好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与更多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