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丨伊伊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900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融服务中的催收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就在最近,三湘银行发布公告,宣布面向全国引入各类高级人才,也包括高级催收管理人才高级电催人才。三湘银行还要求应聘者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同时有五年以上催收工作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独有偶,加入扩招大军的还有一些股份制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比如,光大银行6月5日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其总行零售与财富管理部客户营运中心招收3位专属运营团队电话催收人员,要求在35周岁及以下,学历至少本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催收业务一直饱受诟病,暴力讨债事件多次发生,不规范、不完善的市场环境已经对很多欠款人及其家属、亲朋造成伤害,甚至引发大量民事及刑事案件。

那么,银行最近集体式招聘催收人才背后,又传递出了一些什么样的信号呢?

今年5月中旬问世的《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规定,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应加强催收组织管理,明确具体负责催收业务的管理部门,指定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相关工作,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组建专门负责催收业务的部门。

目前来看,银行自建催收体系也正是对这一政策的回应。

正经社分析师发现,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银行或金融平台虽然有专门的催收岗位,但大部分业务还是作为不良资产包转移给了外包公司,这就容易导致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出现问题。比如,处在这次招聘风暴眼中的三湘银行,到2023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75%,比2022年上升了0.22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不仅是成立以来的峰值,在众多民营银行里也排在前列。显然,通过加强风控管理减少逾期和坏账的风险,进而提升资产质量,已是三湘银行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任何行为都应做到合法合规。曾几何时,不法催收问题泛滥,一些催收机构在利益驱使下施行各种“软暴力”,甚至第三方公司还会层层转包导致一线催收人员素质趋向低下,给业界内外留下了极其恶劣的的印象。

另一方面,“反催收”黑灰产业链条也因此形成规模,一些债务咨询类机构在网上想法设法兜售协商话术,不仅没有解决欠款人的实际需求,反而引发更大危机,甚至影响金融业态的安全。从这点来看,银行招聘催收人才也算“近水解了远渴”。

综合来看,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银行自建催收体系,行业越来越规范也将是大势所趋。【《正经社》出品】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申请转载、对稿件有异议或投诉,欢迎联系微信号fxyayaya